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刘青  朱军  蒋萍影  唐国英 《安徽医学》2023,44(12):1478-148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8前列腺异素F2α[8-iso-PGF-(2α)]与小儿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共患ADHD的癫痫患儿(ADHD组),根据ADHD亚型,将其分为注意力不集中亚组(PI组,51例)、冲动/多动亚组(HI组,48例)和组合症亚组(CT组,60例),另按1∶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159例未共患ADHD的癫痫患儿(非ADHD组)和159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小儿癫痫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果 ADHD组男性、联合用药抗癫痫治疗、近1年癫痫发作频率≥15次比例高于非ADHD组,癫痫首次发作年龄小于非ADHD组,癫痫病程长于非ADHD组,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评分高于非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高于非ADH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血清...  相似文献   
72.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核心病理环节.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钙超载在其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2、酸敏感离子通道、ATP供应不足影响钠/钙交换器、高尔基体参与、钙调蛋白等机制介导了钙超载的发生,而钙超载又通过导致线粒体...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经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的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74.
微量白蛋白是尿液中白蛋白超过正常水平,但低于常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它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ELASA法,而应用较多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法。微量白蛋白标本收集及报告常用方式有;每升尿中白蛋白量表示和24小时排泄量表示以及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三种,其中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是常用的报告方式。我们以不同表示方法对正常人尿白蛋白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做好高校新生乙肝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1955名某高校入校新生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检测。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9.46%,男生感染率(10.58%)高于女生感染率(7.8%),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城镇学生阳性率(7.2%)显著低于乡村学生(11.22),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抗-HBs阳性率为59.8%,男生(38.95%)与女生(37.2%)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该抗体在城镇(46.52%)与乡村(31.75%)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HBV均阴性的达52.3%。结论该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管理,防止在学生间传播,同时开展好易感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6.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贫血定义为介入术前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最终纳入965例贫血患者,201例纳入BP-DES组,764例纳入DP-DES组;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各201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安全性终点为术后2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终点构成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效性终点为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结果:(1)BP-DES组术后2年MACE(5.0%vs 2.0%,P=0.02)、靶血管重建(6.5%vs 3.0%,P=0.02)和靶病变重建(6.0%vs 1.8%,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DP-DES组。(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不再有显著差异(P=0.30);BP-DES组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仍高于DP-DES组(P=0.04),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有高于DP-DES组的趋势,统计学意义处于临界水平(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BP-DES是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1,95%CI:1.24~6.38,P=0.01),但不是靶血管重建(P=0.12)或MACE(P=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BP-DES与第二代DP-DES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BP-DES的靶病变重建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5 826例(包括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收缩压正常组[100~139 mmHg(1 mmHg=0.133 kPa),n=4 323]和收缩压升高组(≥140 mmHg,n=1 503),参照同一标准,进一步将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分为收缩压正常者(n=3 034)和收缩压升高者(n=1 227)。比较不同分组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收缩压正常组相比,收缩压升高组年龄较大[(61±10)岁vs(57±10)岁,P0.001]、女性患者比例高(29.3%vs 21.6%,P0.001)、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77.5%vs 71.0%,P0.001)。两组患者全因死亡、MACCE以及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收缩压正常组比较,收缩压升高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3%vs 0.7%,P=0.048)和脑卒中(1.9%vs 1.2%,P=0.038)发生率增加。针对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收缩压升高者的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收缩压正常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不是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既往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结论:ACS入院收缩压升高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段建民  蒋萍  刘莉 《医学信息》2019,(13):77-80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支气管镜下病理血管影像与肺癌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5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肺癌患者,根据NBI支气管镜图像来确定主要的病理血管类型(星点状,扭曲、增粗,突然中断的血管),分析NBI下不同病理学管类型和肺癌组织分型,比较NB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NBI下出现星点状血管影患者中腺癌占70.45%、鳞癌11.36%、小细胞癌18.18%,对肺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81.57%、89.76%、0.705、0.942;血管走形扭曲增粗患者中鳞癌81.54%、腺癌4.62%、小细胞癌10.77%、低分化癌3.08%,对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58.89%、84.00%、0.815、0.630。血管走形突然中断患者中鳞癌57.14%、小细胞癌30.36%、腺癌7.14%;星点状血管类型下,腺癌较鳞癌和小细胞癌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走形扭曲、增粗类型,鳞癌较腺癌、小细胞癌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走形突然中断类型中鳞癌和腺癌少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支气管镜有助于镜下对腺癌、鳞癌同其他类型肺癌的快速鉴别及镜下肺癌病理类型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79.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同一种药物的多种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与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殊人群用药时,常常出现与用药剂量相关的治疗矛盾,药物剂量的调整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4种典型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雌酮(E1)复合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乳腺癌增殖效应的影响,并比较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和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对雌激素复合效应评价的优劣.方法 选用E2+EE2、E2+E3和E2+E1两类雌激素物质的联合组合设计,噻唑蓝(MTT)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效应.结果 E2在10-9mol/L最大增殖效应为325.48%,EE2在10-9 mol/L最大增殖效应为330.34%,E3在10-9 mol/L最大增殖效应为255.22%,E1在10-9 mol/L最大增殖效应为199.61%;E2+EE2、E2+E3、E2+E1 3组摩尔浓度配比下IA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接近,IA模型往往高估实验结果,而CA模型往往低估实验结果;除EC(E2,30)+C(EE2,70)这组结果超过E2所表现出的最大雌激素效应(即效应比小于1)外,其中各组结果均弱于E2表现出的最大增殖效应.结论 4种受试物雌激素效应依次为EE2>E2>E3>E1;IA模型对二元混合物复合效应的预测结果优于CA模型;二元混合物表现出的协同作用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