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蒋萍 《中国科学美容》2011,(13):174-174,17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幽门梗阻及穿孔者行手术治疗,其余病理患者均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结果经过治疗,6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2.7%,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11例)和MIPPO治疗(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男6例,女5例;年龄56~80岁,平均60岁。NeerⅡ型8例,Ⅲ型3例。受伤至复位时间3~24 h,平均10 h。手术组男13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NeerⅡ型9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手术组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钢板断裂、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两...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现状。方法:对湖北地区49家医院的1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4家(69.4%)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健全,将逐渐实现常态化管理;33家医院(67.4%)将静脉治疗列入专项质量控制,由护理部与静脉治疗组织、科室共同管理,静脉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定位尚在探索中,专业化管理手段有待完善。②87名被调查者(77.7%)参加过静脉治疗相关培训,静脉治疗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得到拓展,应尽快建立分层培训体系。③55名被调查者(49.1%)撰写过静脉治疗方面的护理论文,应加大专业领域研究力度,激发护士的科研意识。结论:湖北地区医院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培训和研究高度重视,正向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体现了静脉治疗专业管理方式与内涵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预警标识在腹部创伤术后病人腹腔引流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42例腹部创伤术后行腹腔引流的病人分成观察组72例(腹腔引流管288根)和对照组70例(腹腔引流管285根)。观察组实施管道预警标识和健康教育评估,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护理隐患及缺陷率、病人健康行为依从率和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对多管道识别准确率提高,护理隐患及缺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病人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标识可提高护士的视觉识别,有效缩短护理时间,降低腹腔引流病人管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病人健康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估心外膜电极放置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因不适合植入心内膜电极的患者放置心外膜电极,分析心外膜电极的外科手术植入情况、术后随访患者病情以及起搏参数变化。结果 14例共植入18根心外膜电极,其中右房电极4根,右室电极10根,左室电极4根。心脏手术者经胸部正中切口路径10例,采用左侧第4~5肋间切口路径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1例CRT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所有患者无电极断裂及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及电极阻抗均正常。结论植入心外膜电极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56.
递进式消融法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theter ablation on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using step-wise approach. Methods Thirty-four patients [mean age (54.8 ± 11.4) years] with persistent AF [mean (36.5 ± 9.8) months] underwent catheter ablation were enrolled.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following sequence. Circumferential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s to achieve isolation, linear ablation of left atrium roof and mitral isthmus, ablation at sites possessing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Using activation Carto mapping system, if AF converted to atrial flutter (AFL) or atrial tachycardia (AT), then catheter ablation was applied to terminate tachycardia. Results The step-wise ablation approach was successful in rhythm changes (AF converted to AFL/AT) in 88.2% of patients, 61.8% of patients conversion to sinus rhythm directly via ablation. At 12.6 ±6.2 months of follow-up, 82.4% of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in sinus rhythm (42.9% of those patients taking oral amiedarone). Conclusion Catheter ablation using step-wise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persistent A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一种递进式消融法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3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年龄(54.8±11.4)岁,病程(36.5±9.8)个月。按以下顺序进行递进式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达肺静脉电学隔离,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心房碎裂电位消融,针对房颤转变的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行Carto激动标测结合拖带技术以明确其机制,并力求通过消融终止。结果递进式消融法使88.2%患者房颤节律发生变化(直接终止或转变为房扑/房速),61.8%直接通过消融恢复窦性心律。随访(12.6±6.2)个月,82.4%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42.9%服用胺碘酮)。结论递进式消融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8.
赵丽红  郑洪  蒋萍 《山东医药》2013,(48):95-96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分支内的曲霉抗原呈现免疫反应,并引起肺浸润和支气管扩张的炎症性肺疾病,多见于哮喘和囊性纤维化患者,临床较少见。  相似文献   
59.
朱爱琴  蒋萍 《吉林医学》2013,34(3):589-590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间隔时间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84例进行鼻饲时间的对比研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鼻饲间隔时间分别为3 h、4 h。观察两组患者鼻饲期间并发症的状况,通过数据检验分析来对比鼻饲间隔时间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反流、胃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腹泻、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鼻饲患者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减少患者反流和胃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减少护理工作,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非医学类本科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急救知识需求和认知现状,探索并建立相应培训模式.方法 对湖北省某大学非医学类211名本科学生CPR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者中,97.2%有强烈的CPR学习意愿和培训需求,98.6%表示愿意在掌握CPR急救知识和技能后成为"第一目击者"实施现场急救,而曾参与CPR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者仅占9.0%.(2)本组学生对各项CPR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率2.4%~48.3%,其中打开气道方法 、现场环境评估、人工呼吸、复苏指标、救护新概念的掌握率均不足5%.结论 大学生对CPR知识需求强烈但相关知识缺乏,大学生是普及CPR技术不能忽视的群体;为确保CPR培训效果,施训人员应专业化,训练要突出操作性和培训多样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