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与孕酮(progesterone,P)联合运用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结果:(1)E2与P单独应用可使动作电位时程(APD90、APD)延长,APD20缩短.APA、Vmax降低。(2)不同浓度E2与P联合应用,P可加强E2的效应,这种作用可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E2与P可能抑制钾、钠通道,应用时应以低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松江地区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基因测序等技术对310例上海松江地区汉族人群LAACI患者(LAACI组)和330例对照组的C242T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分析C242T基因多态性与LAACI的相关性.结果 LAACI组丙二醛(MDA)水平、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AACI组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LAACI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杂合子(CT)+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血糖、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脂蛋白a[Lp(a)]、ox-HDL水平、MDA水平、NAD-PH氧化酶活性、基因型是LAA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LAACI有相关性,可能是高血压、吸烟和脂氧化之外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3.
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张敏  蒋萍  罗琴 《护理学报》2007,14(5):36-38
为了确保静脉治疗的护理安全,规避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缺陷,加大对病区静脉治疗安全管理的力度,在对2001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静脉治疗护理差错及差错苗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实施了静脉治疗标识化管理.通过有针对性地运用病人标识、静脉治疗标识和护士标识,使得静脉治疗护理差错和差错苗头发生率分别由原来的0.19%、5.03%下降为0、0.15%,病人对静脉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3.22%上升为98.55%;静脉评估率由原来的10%上升为100%.静脉治疗标识化管理的临床应用,增强了静脉治疗安全防范,细化了病区护理服务的管理,为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4.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心房调搏对19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及定位诊断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慢-快型AVNRT及顺向性AVR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少见型AVNRT的诊断敏感性低(25%)。结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食管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始与极性是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关键。经食管心房调搏对心动过速旁道定位误诊原因主要是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往往与T波融合,导致V1、I导联P^-波极性及V1导联P^-波起始部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5.
249例永久起搏器置人体会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访和总结249例在我院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时间为6~44月。结果: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13例,起搏电极移位1例,心包填塞1例,单腔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征3例。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加强卫生宣教,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单腔起搏器有增加心房颤动可能,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器不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并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6.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方法(ABPM)观察49例中青年及老年高血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不同年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征。结果表明,中青年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且中青年组更明显。中青年组平均舒张压高于老年组,老年组平均收缩压高于中青年组,提示二者不同的发病机制,同时为临床治疗不同年龄的高血压病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蒋萍 《中国科学美容》2011,(13):174-174,17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幽门梗阻及穿孔者行手术治疗,其余病理患者均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结果经过治疗,6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2.7%,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应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11例)和MIPPO治疗(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男6例,女5例;年龄56~80岁,平均60岁。NeerⅡ型8例,Ⅲ型3例。受伤至复位时间3~24 h,平均10 h。手术组男13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NeerⅡ型9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手术组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钢板断裂、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两...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现状。方法:对湖北地区49家医院的1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4家(69.4%)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健全,将逐渐实现常态化管理;33家医院(67.4%)将静脉治疗列入专项质量控制,由护理部与静脉治疗组织、科室共同管理,静脉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定位尚在探索中,专业化管理手段有待完善。②87名被调查者(77.7%)参加过静脉治疗相关培训,静脉治疗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得到拓展,应尽快建立分层培训体系。③55名被调查者(49.1%)撰写过静脉治疗方面的护理论文,应加大专业领域研究力度,激发护士的科研意识。结论:湖北地区医院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培训和研究高度重视,正向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体现了静脉治疗专业管理方式与内涵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估心外膜电极放置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因不适合植入心内膜电极的患者放置心外膜电极,分析心外膜电极的外科手术植入情况、术后随访患者病情以及起搏参数变化。结果 14例共植入18根心外膜电极,其中右房电极4根,右室电极10根,左室电极4根。心脏手术者经胸部正中切口路径10例,采用左侧第4~5肋间切口路径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1例CRT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所有患者无电极断裂及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及电极阻抗均正常。结论植入心外膜电极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