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董珠  孙寄  蒋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106-107
目的研究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双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2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成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加阿司匹林治疗组(即双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住院半月及出院半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出血副作用。结果双抗治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为83.3%,发生急性脑梗死8.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61.1%,发生急性脑梗死22.2%。双抗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脑梗死发病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结论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无禁忌证及患者同意应尽早行短期双抗治疗,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2.
蒋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96-97
目的探讨肝脾调补法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44例给予肝脾调补合剂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所下降,层黏蛋白、Ⅳ型胶原纤维、Ⅲ型前胶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3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0.4%;对照组有效15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脾调补法治疗可以通过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效地解决血吸虫病,对血吸虫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3.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老年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42例不同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2岁),使用LEV单药治疗.LEV起始剂量:500 mg,每日2次,根据疗效调整剂量,比较不同发作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42例老年癫癎患者用LEV后无发作13例(31%),显效9例(22%),有效14例(33%),无效6例(14%),采用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LEV治疗后在对发作的担忧、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及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例(17%)出现与LEV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急躁3例,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各1例,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在1~2个月内自行消失,无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LEV单药治疗各型老年癫癎均有疗效,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安全耐受性好,无明显认知毒性,能够提高老年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4.
陈攀峰  蒋萍  吴永强 《临床荟萃》2012,27(21):1878-187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大多因病程长、长期缺氧致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肺功能差,又因痰多黏稠、咳嗽无力等原因导致黏痰潴留于支气管内不易咳出,致使气道阻塞和感染加重,导致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1].临床上多采用抗炎、化痰、解痉等方法治疗[2],但有时效果不佳.因此,尽可能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我院呼吸内科将支气管镜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有痰液阻塞患者86例的临床救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的因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0例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期间再发晕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常规检查、起搏器程控、动态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肺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倾斜试验等检查.结果 平均随访(47±31)个月,共有20例患者发生晕厥.明确病因者17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相关的晕厥患者9例.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起搏器相关2例,肺栓塞1例.病因不明者3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因为复杂,排除起搏器功能障碍后应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肺栓塞等病因.  相似文献   
176.
蒋萍 《健康天地》2010,4(8):118-118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稀释方法的比较,探讨电解质严重紊乱样品结果超出电解质分析仪检出线性范围,在直接测定时结果不稳定,探讨适宜的样品处理方法。方法:按照ZD—DH-500电解质分析仪仪器操作说明书校正、定标及精密度检查,确保仪器正常运行。收集正常混合新鲜血清,经5次重复测定,求出K^+、Na^+、Cl^-的均值;并随机收集超出仪器检测线性范围病人样品10人份,将其直接测定结果分别与用蒸馏水稀释后所得结果及用正常混合血清稀释后所得结果比较。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前者P〈0.01,后者p〉0.05。结论:电解质严重紊乱样品,采用正常混合血清稀释样品,通过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探究结对互助式培训模式应用于中医护士护理过程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护士的护理技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中医科室任职的30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2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模式培训,试验组护理人员实施结对互助式培训模式,对比分析2组培训后护士的考核评分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情况。 结果 分别经不同措施完成培训后,试验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护理考核评分(72.1±7.8)分、护理质量评分(92.1±7.3)分与对照组培训后的护理考核评分(62.3±7.4)分、护理质量评分(84.3±8.2)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的满意程度(93.33%)与对照组(53.3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对互助式培训模式在中医科护士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并且不同程度改善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提高了护理措施实施时的安全性,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临床上医护人员的整体知识与技术水平,增加医生与护士的配合程度,临床意义极其重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通过对起搏器参数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心室起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心室起搏时诉胸闷、心悸不适,82例患者,设置最长的房室间期(AVD),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至450ms,关闭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如仍有不适症状,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较长时间监测或Holter等检查方法查找发生心室起搏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62例病人症状消失,仍有20例有不适症状。导致心室起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2例活动后因起搏器频率适应性功能致心房起搏频率增加后,出现二度I型房室阻滞,关闭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后症状缓解;(2)2例因心房误感知设置较高的感知灵敏度后心室起搏消失;(3)2例提高心房起搏电压,1例重新植入心房电极,解决了心房失夺获从而避免了心室起搏;(4)5例阵发性房速/房扑患者缩短心室后心房空白期,使模式转换能发生,3例心房率较慢的房速患者设置为DDI模式,5例房颤患者降低下限频率,减少了心室起搏。结论心室起搏心律不适患者设置较长的AV间期,设置PVARP 450ms,关闭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如仍有不适症状,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进行较长时间的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找出导致心室起搏的原因,并对起搏器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能有效减少或消除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方法分析39例FCD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V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年龄2d至23岁,平均年龄(7.49±3.32)岁,头颅MRI检查27例(69.2%)异常,12例(30.8%)阴性。术后病理按2011年ILAE制定了新的FCD分类标准,结果为FCDⅠ型13例(33.3%),Ⅱ型16例(41.0%),Ⅲ型10例(25.6%)。39例患者VEEG监测中共发作187次,平均每例4.8次,FCDⅠ型组和FCDⅡ型组发作频率高于FCDⅢ型组(P0.05),FCDⅠ型组与FCDⅡ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作间期6例(15.4%)FCD癫痫患者VEEG阴性,癫痫样放电区域性24例(61.5%),广泛性9例(23.1%),3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6例(66.7%)有节律性癫痫样放电,FCDⅡ型组高于FCDⅠ型组和FCDⅢ型组(P0.05),FCDⅠ型组与FCDⅢ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作期起始癫痫样放电呈区域性31例(79.5%),广泛性8例(20.5%),3型比较(P0.05)。结论 FCD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期;FCDⅠ型和FCDⅡ型临床发作频率高;发作间期具有特征性节律性癫痫样放电FCDⅡ型最多见;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起始癫痫样放电主要呈区域性。  相似文献   
180.
金毅斌  蒋睿  陈敏  蒋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07-3208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对45例肾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肾结核患者有26例(57.8%),主要有腰酸腰痛(56.4%)、尿频尿急(54.3%)、血尿(45.8%)等。影像学检查多提示患侧肾脏有大小、形态及功能变化,手术切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是目前晚期肾结核主要治疗方法。结果:32例肾结核行患肾及同侧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佳。结论:详细了解病史,结合B超、IVU和CT等辅助检查,对不典型肾结核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