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与展望,为其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中应用的现状进行概述,从压力与压力性损伤之间的关系、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对护理管理的启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认知,提高患者翻身的依从性并为减压装置的选择提供依据。结论 目前国内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评估该系统在更长的时间和多种护理环境下,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作用,以及评估该系统是否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实用性。本综述对上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22.
背景 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 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相似文献   
23.
我科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间收治的145例女性糖尿病病人,其中因尿路感染入院治疗者占34例,住院后出现尿路感染8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3.53%。糖尿病人的尿路感染率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尿糖增加(常为 ~ ),含糖的尿液成为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因此细菌在短时间内生长繁殖迅速,导致尿路感染。 2、近期作过尿路检查或插过导尿管,细菌由尿道逆行到膀胱的机会增  相似文献   
24.
现代的伤口敷料常被设计为对伤口组织只有低黏性或不黏性,但临床状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当伤口干燥时,伤口敷料对伤口组织的粘连是损伤肉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门诊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门诊伤口处理中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643例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治疗的急慢性伤口患者,初诊时采用询问、伤口评估、诊断性检查评估其风险因素;在每项伤口处理操作前评估伤口处理难度和所实施操作将来的创伤风险和感染风险。从制度管理、流程和过程管理、环境监控等方面采取对策,观察了各类伤口的治愈率,了解患者对操作、治疗结果、环境的满意度。结果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的治愈率分别为99.4%和91.7%,手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7~12d,无1例发生感染。患者对操作过程满意率为99.9%,对治疗结果满意率为97.8%,对治疗环境满意率为97.7%。2年无纠纷、零投诉。结论伤口处理风险多,从制度入手、强化流程和过程管理、重视环境监控,是确保风险管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92例皮肤损伤患者.评估、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创伤...  相似文献   
27.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28.
褥疮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 6例伤口二重感染伴低蛋白血症的深度褥疮患者 ,进行了围手术期营养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2~ 80岁 ,平均年龄(5 6 .83± 2 0 .97)岁。原发病及褥疮病程 :外伤性截瘫者 3例 ,股骨骨折术后 3例 ,褥疮病程 3周~ 3个月。入院后首次估计结果 :按Braden褥疮危险因素计分表[1] (简称Braden计分表 )评估结果为 6例均处于高度危险状态 ,其中突出的共性问题是营养不良。按Nancy的营养估计与判断标准[2 ] ,6例…  相似文献   
29.
培养和使用专科护士是21世纪我国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方向,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我国依托全球性的专科护士协会-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WCET)的"Twinning Project"结对项目[2-4],即由境外发展好的国家和地区帮助我国培养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早期处理不同药物外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化疗药物外渗、高渗药物外渗及血管活性药物外渗患者各12例,即刻采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封贴处理,每3天更换1次敷料,观察期14 d,观察处理前后红肿或水肿及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水凝胶敷料对3类药物外渗处理处理的效果。结果与处理前比较,3组患者处理后7d红肿或水肿及疼痛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4 d效果更理想。水凝胶敷料对不同类型药物外渗的处理效果依次为高渗药物外渗处理效果最佳,起效最快;其次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发泡剂型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效果不佳。结论水凝胶敷料早期处理药物外渗能消肿减痛,连续使用14 d效果最佳,不同药物外渗的处理效果也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对发泡剂型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