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法测定26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长片段PCR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5.4%(17/26例)的志贺菌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含有Ⅱ类整合子,其中有12例还同时含有Ⅰ类整合子;17例Ⅱ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有16例可变区扩增亦阳性,大小约为2200bp,对其测序结果显示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在国内率先报道了Ⅱ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冠心病患者知清中瘦素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瘦素 (leptin)是由肥胖细胞中的ob基因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可以抑制食欲 ,减少能量摄入 ,增加能量消耗 ,从而参与调节机体脂肪的代谢。近年来 ,在瘦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上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以BMI(体质指数 ) <2 5、无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为选择标准 ,选取了 6 0例体检正常者和6 0例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 ,各组受试对象都在 6 0岁左右 ,男女各半。受试对象过夜禁食后 ,于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约 2ml,分离血清 ,- 2 0℃冻存待测。采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57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K-2R)。结果 大肠癌患者抑制性T细胞(CD8)比例,sIL-2明显高于对照组,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T细胞(CD4)比例,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Dukes分级的增加,CD3、CD4比例、CD4/CD8及NK细胞活性逐渐降低,CD  相似文献   
74.
75.
对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良性37例,恶性36例)和41例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检测,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 肿瘤组(P<0.0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性率达到77.78%,表明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诊断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6.
血浆DNA定量用于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浆DNA的水平,与ALT比较,评估鉴别重症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重症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6ml,以急性肝炎(20例)、慢性乙肝(90例)、肝硬化(4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浆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4.2ng/mlvs.23.4ng/ml,P=0.0000)。血浆DNA水平在重症肝炎患者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8、0.0000和0.0000)。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7.5U/Lvs.24.1U/L,P=0.0000)。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与急性肝炎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24),但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之间没有差异(P=0.0600和1.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鉴别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时,血浆DNA的鉴别能力显著优于血清ALT(AUC,0.95vs.0.51,P=0.0000;0.86vs.0.34,P=0.0000)。结论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20例择期心脏手术病分人为A、B两组:A组芬太尼用量为40μg/kd,B组为20μg/kg。麻醉诱导、地方法及辅助用药均一致。观测麻醉前、CPB后5分钟、CPB结束后5分钟、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及第3天六个时点IL-6及CRP的浓度。结果:术中IL-6和CRP均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口腔颌面面部肿瘤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率达达77.78%。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方法 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12、24、48、72 h,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海马MMP-9的活性;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明胶酶谱法结果 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MMP-9活性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开始下降,72 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开始下降,24 h降至最低,并于48 h表达开始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表达开始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仍较高(P<0.01).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MP-9可能通过降解其底物层粘连蛋白,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参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和外周血中白细胞(WBC)变化,了解该类患者Glu升高是异常升高还是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应激反应所致.方法 收集153例确诊尿路感染患者的资料,包括89例血糖正常患者以及64例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别统计入院时、采集尿培养时以及好转出院时的Glu和WBC结果,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89例血糖正常患者中,46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以及正常体检人群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 <0.05);43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89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1(P <0.05).64例IGR患者中,30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lu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0.05);34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64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8(P <0.05).结论 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Glu升高可能是应激反应所致,Glu检测可作为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