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中药参麦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干预组、胞二磷胆碱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5组.前3组均在成模后当日开始每组每只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胞二磷胆碱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1次·d-1,连续14d.其余两组不做处理.应用Y-型电迷宫对各组第60及90日龄实验大鼠测试学习能力,并于24h后(第61、91日龄)复测,检测各实验大鼠24h记忆保持能力.结果:经过参麦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分别干预后,其学习能力及24h记忆能力与生理盐水干预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参麦注射液组与胞二磷胆碱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均可改善大鼠HIBD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索制订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原则在修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坚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思路打通公共基础,建立通识教育基础平台;拓宽学科基础课,增加基础学科选修课;凝炼专业主干课程,加强临床实践环节;前期趋同,宽口径专业培养,后期分流灵活专业方向,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结果建立了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43.
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京医科大学联合江苏省8所医学院校协作研究,通过分析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要求,基于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确立了新型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结构,整合了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了促进医学生培养向能力型、创新型和复合型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强化医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依据不同层次和专业分级培养、注重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围生期脑缺氧缺血后c fos基因的表达及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扩增、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c fos基因转录、翻译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观察到脑缺氧缺血后海马组织中存在c fos选择性表达和迟发性细胞凋亡现象 ,且c fos基因表达以CA4、齿状回为主 ,而细胞凋亡以CA1区锥体细胞较明显。结论 围生期脑缺氧缺血后c fos基因表达参与调节了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表达与迟发性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5.
加强诊断学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蒋犁  李黎  季红  方宇 《西北医学教育》2000,8(4):219-221
纵览近现代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进展及新世纪对医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认为我国医学生普遍存在临床能力欠缺问题。结合我国国情 ,以加强诊断学课程建设为切入口 ,提出将学生能力培养重点转移到提高未来医生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国内14篇关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累计病例748例,对照3 366例。根据齐性检验结果选择计算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模型。结果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的OR值(95%CI)分别为:产前使用激素0.46(0.34~0.61),胎膜早破3.60(1.40~9.24),胎龄5.05(2.66~9.58),低出生体质量2.78(2.30~3.35),重度窒息5.35(2.09~13.68),感染4.46(3.08~6.44),机械通气3.67(1.74~7.72),低碳酸血症4.49(2.03~9.94),脑室内出血2.00(1.15~3.45),酸中毒1.58(1.19~2.08)。结论胎膜早破、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重度窒息、感染、机械通气、低碳酸血症、脑室内出血和酸中毒是中国人群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前使用激素可能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7.
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12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2010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412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2组(预防组、对照组),2组除病因治疗、合理喂养外,预防组在24 h内加金双歧口服.应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不同胎龄、不同出生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预防组207例中3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45%;对照组205例中13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6.34%.预防组早产儿的NEC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0,P<0.05).胎龄<32周早产儿,2组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10).2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患病率,可能与金双歧可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有关.微生态制剂预防性保护作用随胎龄减小有渐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治疗6 h后再次行血乳酸测定,计算治疗后6 h乳酸清除率,并将患儿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含放弃)组(19例);高乳酸清除率组(61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6例),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各组胎龄、性别、入院时日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 ).存活组、死亡组患儿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5±3.9) mmol·L-1及(8.1±5.0) mmol·L-1,NCIS分别为(71.2±8.7)分及(69.7±1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50.1±21.0)%,死亡组6 h乳酸清除率(1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7±3.8) mmol·L-1及(8.3±5.4) mmol·L-1,NCIS评分分别为(70.7±11.2)分及(68.6±1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13.1%,低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度窒息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