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例数占我院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总数的7.8%(57/727),术前诊断正确率58%(33/57).57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37例,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姑息性手术14例,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行活检术6例,平均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 肝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早期根治肝内肝管结石是预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2-DE-MAIDI-TOF MS/MS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肝脏蛋白质表达的改变,探索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每组6只,以不同剂量Z24(0、50、100和200mg/(kg.d))连续5d灌胃给药后处死动物,一部分做病理检查,一部分用于蛋白质组分析。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确定发生表达变化的差异蛋白点(P<0.05),选取分离好且呈一定剂量关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MS/MS-MS方法获取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和序列信息,在IPI-RATv3.23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以C.I.%>95%作为判断依据鉴定差异蛋白,检索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Z24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血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kg组ALP、Tch含量升高(P<0.05),100mg/kg组ALP、TG和Tch含量升高(P<0.05),200mg/kg组ALT、AST、ALP、AL、TBI、TG和Tch含量升高(P<0.05);AST、ALP、TBI和Tch含量变化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动物肝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变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剂量下Z24已引起了大鼠肝损伤。2-D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mg/kg组分别有101、115和139个蛋白点发生明显的表达改变(P<0.05),其中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有28个,50、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有29个;对其中的31个差异点进行了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2种蛋白,其中下调的有烯醇基辅酶A水解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α链、甘油-3-磷酸脱氢酶1、支链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3-α-羟化类固醇脱氢酶、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ATP合酶D链、醛脱氢酶和硒结合蛋白2等,上调的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结论支链酮酸脱氢酶E1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是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成分,参与糖有氧氧化;烯醇基辅酶A水解酶参与脂肪酸β氧化;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参与甲硫氨酸循环;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和ATP合酶与能量代谢有关;醛脱氢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与生物转化有关,这些蛋白表达的改变提示Z24肝毒性作用与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是否诱导大鼠发生肺纤维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5组,每组18只。分别单次气管内给予生理盐水1.25 mL·kg~(-1)、来氟米特(2mg·kg~(-1),15mg·kg~(-1))、来氟米特杂质(0.02mg·kg~(-1))和博来霉素(5mg·kg~(-1)),给药后2和4wk收集出肺血液,检测其中丙二醛(MDA)和NO_2~-/NO_3~-的含量;给药后1、2和4wk,肺称重计算肺系数,用Masson三重染色和天狼猩红特殊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表达。结果:单次气管内给药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来氟米特低、高剂量组出肺血液中MDA和NO_2~-/NO_3~-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博来霉素组显著升高(均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来氟米特低、高剂量组大鼠肺系数无明显变化,而博来霉素组显著增大(P<0.01)。来氟米特给药组大鼠未发生肺纤维化毒性反应病理变化,而阳性对照博来霉素组出现典型的早期肺炎和后期肺纤维化的病理变化。结论:来氟米特未诱导大鼠发生肺纤维化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7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近期并发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领域(QL),角色功能(RF)、躯体功能(P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及社会功能(S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QL、PF、RF及C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的EF、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进行胰腺癌根治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的应用并未影响患者手术恢复及近期并发症,且对胰腺癌治疗效果更好,还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转化糖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洲量17种I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室温下与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的溶液外观性状及pH变化.结果 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与转化糖输液配伍后,外观、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7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类注射剂药物在常温下与转化糖输液配伍稳定,宜于8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其疗效的差异。方法:将参麦注射液50ml与参麦注射液100ml对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方案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辅助化疗的减毒作用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治疗方案在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包括血常规,胃肠道,心脏等)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参麦100组较参麦50组在近期疗效无差异,减毒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日剂量50ml与100ml临床疗效近似,但高剂量参麦注射液更能达到临床化疗后癌症患者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甘氨双唑钠(CM-Na),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肿瘤定位辐射增敏剂。本实验主要观察SD大鼠连续腹腔注射甘氨双唑钠3个月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评价重复用药的安全性,为制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引流方式对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行乳腺癌改良治术的患者,术后采用负压吸引球2个,将负压吸引管一根置于前胸壁正中(顺序为:锁骨下→胸骨旁→肋缘上→引出皮外);另一根置于腋下,从术野下极引出皮外,双管固定在皮上。双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球。结果 140例中发生皮下积液15例,发生率为8.6%;皮瓣坏死3例,发生率为2.1%。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在短期恢复,未发生因皮瓣坏死需植皮病例。结论术后置双管负压引流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大鼠中期肝癌试验研究DEN和2-AFF的促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大鼠中期肝癌试验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和 2 乙酰氨基芴 (2 AAF)的促癌作用。方法 ♂SD大鼠单次ip 2 0 0mg·kg-1DEN启动 ,2wk后每天在饮水中加入 10、33、10 0 ppmDEN ,或以 2 2、6 6、 2 2mg·kg-12 AAF灌胃 ,连续 6wk。第 3周全部大鼠切除 2 /3肝 (partialhepatectomy) ,第 8周末处死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胎盘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P) ,以GST P阳性灶数量 /面积相对于仅DEN启动的对照组的增加 ,评价化合物的致癌性。结果 DEN和 2 AAF均引起肝GST P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增加 ,并且显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EN和 2 AAF均具有促癌作用 ,大鼠中期肝癌试验是研究受试物促癌作用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5月~2010年6月我院收到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儿童的发生率较高,表现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主要品种为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严密监测,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