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浙江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为了解沙眼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97年5月对1338名新、老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校学生1338人,其中老生658人,新生680人;男生220人,女生1118人;年龄6~18岁,平均15.5岁。2.方法:全部调查由本文作者承担,受检者在聚光手电筒照明和放大镜下检查。3.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1979年)制定的沙眼诊断依据和分期为准。 相似文献
22.
腹腔镜辅助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短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间人路腹腔镜辅助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对61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中间人路D3淋巴结廓清手术,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LARH组)29例,传统开腹手术(ORH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 LARH组和ORH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6.9±3.8)枚和(15.4±3.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H组手术时间[(214.4±37.9)min]显著长于ORH组[(193.3±28.8)min,P=0.016],但术中出血量[(83.4±38.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4.6±20.8)h]、进流质时间[(32.5±10.6)h]、住院时间[(11.2±2.2)d]均显著少于ORH组[(192.7±43.6)ml、(70.4±80.0)h、(59.7±10.4)h和(13.8±2.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RH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4%,ORH组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D3淋巴结廓清术,可达到与开腹相当的根治切除效果,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3.
不同手术径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食管浸润≤3 cm)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对251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施行D2或D2+的全胃切除术,其中经腹部正中切口组(the transabdominal approach,TA组)128例,经左胸腹联合切口组(the left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LTA组)1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远段食管切除长度、上切缘癌残留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A组和LTA组的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5%、39.0%和54.9%、31.9%,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A组的远段食管切除长度较TA组稍长(5.6±1.1) cm比(5.4±1.1)cm,但两组手术的切缘癌残留率为1.6%(LTA组)比3.1%(T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组手术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23.4±8.7)枚,与LTA组的(23.7±8.4)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在手术时间(227±24)min、术中出血量(270±78) ml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3.3%)和病死率(1.6%)方面均明显优于LTA组[(261±32) min、(342±59)ml,26.8%和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食管浸润≤3 cm)患者,经腹部正中切口行全胃切除术(D2或D2+淋巴结切除术)可达到良好的根治目的,且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对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的腹组操作进行改良——即在腹部操作过程中经盆腔途径直视下切断肛提肌治疗低位直肠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到201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对36例低位直肠恶性肿瘤(距肛缘小于或等于5cm)患者行腹腔镜(26例)或开放(10例)手术中经盆腔途径行ELAPE术,术中可根据肛提肌受累情况个体化决定肛提肌切除范围:会阴部操作时无需翻转患者体位。总结该改良术式的初步应用结果。结果除开放手术者术中发生1例直肠穿孔外。其余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及中转手术。手术时间为(220.9±36.8)min,术中出血量为(121.6±99.7)ml。所有标本切断的肛提肌均附着在直肠系膜上,标本的环周切缘阳性率为5.6%(2/36)。术后随访2—27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操作简单、术中可个体化决定肛提肌切除范围、手术时间短和近期肿瘤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MACC1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直肠腺癌组织及正常直肠黏膜上皮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直肠腺癌浸润程度、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直肠腺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P0.01),MAC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ACC1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2%,MACC1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CC1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直肠腺癌的病理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为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无典型CT表现的肝脓肿的特征及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影像,分析其特点并同经证实的伴有坏死的肝癌的CT影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3例肝脓肿病灶周边均无环征和积气等典型表现,不典型的肝脓肿多为早期肝脓肿,平扫CT表现无特征性,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有较明显缩小趋势,病灶内坏死区呈多房蜂窝状且边缘清晰锐利,内部间隔粗细较均且贯穿整个病灶,病灶内血管走行正常,延迟扫描内部间隔持续强化。结论:上述5个特点,为不典型肝脓肿的比较典型CT表现,据此表现同肝癌的鉴别诊断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57例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中1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5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其中肝转移灶行解剖型切除5例,不规则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肝切除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53.3%、26.7%.中位无病生存期27个月.术后再次复发转移率86.7%,其中残余肝转移12例,肝外转移1例.结论 局限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经选择行转移灶切除是安全的,并可获得较长的生存.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在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原代细胞中过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建立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永生化细胞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h TERT目的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体外构建端粒酶亚单位(h TERT)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kit突变型胃肠间质瘤原代细胞,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h技术检测h TERT在原代细胞内的表达变化,选取h TERT表达升高的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获得高表达h TERT的单克隆细胞株。结果实验中成功获得h TERT目的基因片段,获得的细胞株与原代细胞相比h TERT表达上调,且体外传代50次后依然保持很好的细胞形态及活力。结论成功获得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永生化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c-kit突变对胃肠间质瘤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我们在日常艺术教学实践中发现 ,部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总是无法提高 ,并经常诉腰骶部酸痛。后经X线摄片检查 ,发现这部分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骶椎裂。骶椎裂是一种先天性缺陷 ,发生率较高 ,在一般职业人群中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即为隐性。为了阐明隐性骶椎裂对大运动量艺术类专业男生的成材究竟有无影响 ,我们对我校 5 3例舞蹈、戏曲类专业男生进行腰骶部X线摄片和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调查测试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男性学生 ,其中 1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外 ,实际调查 5 3例 ,其中舞蹈专业 2 6人 ,京剧…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