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腰椎管肿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管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1997年2月-2007年11月我们收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管肿瘤的20例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二者之间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等。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误诊,误诊时间为0.5~10年,平均6.5年。20例均曾行CT检查,3例曾行MRI检查,均报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按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不佳,而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针对怀疑部位行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肿瘤,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结论腰椎管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询问不仔细,查体不全面,过分依赖影像检查,对某些体征以及影像检查征像认识不清等是引起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
83.
84.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甚至在同一种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EphA1基因表达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提示该基因功能的多元性。深入研究EphA1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从结直肠癌症患者血浆中分离微量来源于肿瘤细胞的游离DNA,检测甲基化EphA7作为肿瘤标志。方法提取血浆中微量游离DNA,并以亚硫酸氢钠修饰DNA。根据修饰后的DNA序列,设计EphA7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Real Time PCR仪扩增甲基化EphA7基因。结果从大肠癌患者血浆中检出微量甲基化EphA7基因。结论应用荧光标记TaqMan探针Real Time PCR可以检测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微量游离DNA中甲基化EphA7基因,血浆甲基化EphA7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23岁,孕34周,行超声检查,胎儿父母既往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无遗传病史。超声所见:胎儿头颅光环完整,位于耻骨上方,双顶径85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规则,连续性好,四肢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88.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亚族.文中通过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EphA7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检测EphA7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实时定量RT-PCR,测定6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标本中EphA7 mRNA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EphA7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呈现差异性表达.根据EphA7在癌组织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可分为3种类型:正常黏膜/癌组织mRNA表达比值(N/T)﹤0.5为表达上调(22/62),﹥2为表达下调(27/62),介于0.5和2之间为表达无差异(13/62).EphA7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P=0.030),亦与肿瘤分期有关(P=0.031).EphA7表达上调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63).结论: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胃癌患者中有很大差异.EphA7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索牙周洁刮治(SRP)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7月8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估偏倚风险.利用RevMan 5.3软件...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分层交叉穿刺与常规单/双侧穿刺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127例OVCF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交叉组(A组,n=37)、常规单侧组(B组,n=48)及常规双侧组(C组,n=4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三维重建,比较3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15个月。A组于冠状位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较B、C组显著升高;C组骨水泥注入量较A、B组明显增多;B组手术时间较A、C组明显减少;A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较B、C组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针道口感染、骨水泥渗漏入椎管、骨水泥拖尾、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单/双侧穿刺入路PVP相比,双侧分层交叉穿刺PVP术后骨水泥于伤椎冠状位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均改善明显,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