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 :评价腓肠神经的形态学观察及半定量分析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12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和 3例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患者的病理资料 ,并通过PharmaciaBiotech图象分析仪在患者腓肠神经的半薄切片上随机选取 30条有髓纤维 ,计算平均纤维直径、平均轴索直径、g比率、髓鞘面积与轴索面积的比值。结果 :各组患者腓肠神经的纤维平均直径和轴索平均直径均大于正常对照 ,但仅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g比率、髓鞘与轴索面积之比在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异 (P >0 .0 5 )。患者组腓肠神经的形态学改变为非特异性 ,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见。结论 :腓肠神经半定量分析对于诊断急性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丙戊酸钠诱发的高血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钠(valproade sodium VPS)可使病人引起血氨增高。 临床资料 5例VPS治疗的癫 病人,男女之比为4:1。年龄(35±12)岁。单用VPS1例,联用两药2例,联用3药2例。抗 治疗时间2~33年不等。所有病例既往均无肝肾病史。5例病人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诊断POEMS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结合2例疑诊POEM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VEGF检测对POEMS综合征诊断的作用。结果 POEMS综合征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并不少见,在不合并其他系统损害的相关症状体征时,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难以鉴别。POEMS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用于鉴别诊断。但是寻找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或Castleman病更是诊断的核心依据。结论血清VEGF水平升高在POEMS综合征患者中常见,是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同时也是评估疾病活动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4.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双耳耳鸣、听力下降1个月,头痛9 d,口角歪斜2 d"于2009年1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2月20日起出现双耳蛙鸣样耳鸣伴进行性听力下降,3周后出现双侧颞枕部持续性针刺样剧烈疼痛.2009年1月18日突发口角歪斜,进食时右口角漏液,无视物成双、饮水呛咳及肢体麻木、乏力,拟诊"多脑神经病变"收治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冶游史.入院体检:意识清楚,智能正常,右侧角膜反射迟钝,右侧周围性面瘫,双耳神经性聋,余脑神经及四肢运动共济、感觉检查均正常,颈软,脑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有多元醇途径的激活、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氨基己糖途径的激活、线粒体内氧自由基过量生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氧自由基直接损伤机制等6个方面。抗氧化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以阻断共病机制为靶点的药物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针对DP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3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各种类型的纤维及其神经元均可受高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而发生病变,人体内只要是受神经支配而发挥功能的组织、器官均有可能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所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治的疾病体.其治疗涉及多个层面,包括针对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措施、症状控制的方案、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病变而引起的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37.
妊娠期及产褥期脑卒中并非常见病,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生率在3.8/10万~62.5/10万孕产妇[1,2],我国尚没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报道。妊娠及产褥期脑卒中包括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栓塞和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时间各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产褥期(产后6周内)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都较妊娠期高,可能是产后血容量的显著减少及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导致血流动力学、凝血及血管壁的改变而产生[1,3]。本文就妊娠和产褥期卒中的病因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明确自身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否具有破坏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c)的作用;银杏制剂(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761,EGb761)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具有保护Sc的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雪旺氏细胞中分别加入正常人和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Ig、Ig和EGb761的混合液,观察雪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正常人的Ig对Sc的生长无影响;患者的Ig对体外培养的Sc的生长有抑制作用。EGb761对Sc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结论: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Ig在补体的参与下对体外培养的Sc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银杏制剂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无显著的保护体外Sc继续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2型糖型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71.6%,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和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讨论。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平均起病年龄(43.8±10.5)岁;平均用药至起病时间(9.2±4.4)个月。替比夫定用量均为600 mg,qd。主要临床症状为无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有2例患者伴有乳酸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激酶和血乳酸明显升高。3例患者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2例患者提示肌源性伴周围神经损害,且以轴索损害为主。肌肉活检5例均见线粒体功能异常。停药及对症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均有所恢复,麻木症状恢复欠佳。结论替比夫定相关肌病及周围神经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替比夫定相关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