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揭示其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型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浓度,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和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25.6±163.9pg/ml)较健康体检者(54.6±18.1pg/ml)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是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OR=1.172,95% CI:1.097~1.891,P<0.01)和死亡(OR=1.205,95% CI:1.103 ~2.21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4,95% CI:0.838 ~0.942,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903,95% CI:0.842 ~0.961,P<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该指标测定可显著预测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老年人常见病,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医师对钻孔数量的意见各异,有单孔及双孔之分。本院近5年来采用单孔或双孔钻颅引流术治疗CSDH7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0例,分为2组。实验组40例术中使用足量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术野及血肿腔,吸引器持续吸除血性液体,术后3~14 d内腰穿或腰池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及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7. 5±4. 8) d,显著短于对照组(24. 9±8. 2) d (P 0. 05)。实验组发生脑积水1例,对照组发生脑积水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浓度预测脑损害严重程度及早期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及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分析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脑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6h内明显升高,24h达高峰,持续2d后逐渐下降;其浓度7d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可独立预测1周内脑出血患者病死率(OR=1.199,95%IC=1.035-1.389,P<0.05),并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P<0.01)。血浆脂联素>16.4μg/ml预测患者1周病死率的敏感性为65.6%,特异性为90.7%。血浆脂联素浓度的预测价值低于GCS评分(P<0.01)及血肿量的体积(P<0.05)。结论脂联素可作为一种对脑出血早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5.
氧化苦参碱抗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外伤组、氧化苦参碱60 mg.kg?1组和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每组35只,利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脑外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外伤模型形成后给予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 mg.kg?1)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5 d,在脑外伤后2,6,12 h,1,2,3和5 d断头取血和获取脑组织,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同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6,12 h,1,2,3和5 d,氧化苦参碱6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后12 h,1,2,3和5 d,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较脑外伤组显著减少(P<0.05),脑外伤后2 h和6 h,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降低体内自由基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粘合素-C(TNC)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30d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13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C浓度,采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伤情严重度,预后评价指标包括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血清TNC浓度,分析血清TNC浓度与GCS评分、30d生存时间与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NC浓度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196.5ng/ml,较对照组(46.9ng/ml)升高(Z=9.765,P<0.01)。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或0.01),且可预测30d死亡(AUC=0.820,95%CI:0.743~0.882,P<0.01)。结论血清TNC浓度增高可预测TBI伤情严重程度及死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上述生化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且血浆凝溶胶蛋白的预测价值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其他3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24h后每组取12只断头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资B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每组剩余12只大鼠用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F-资B蛋白表达水平、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前肢放置实验评分、平衡实验评分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7、14、21、28d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FTY720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TY720的中枢炎症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44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出血患者,入院时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抵抗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酶切后可见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有CC、CG和GG三种基因型,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71.08%和28.92%,基因型CC、CG和GG的频率依次为50.29%、41.57%和8.14%。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各基因型频率符合遗传平衡。CC、CG和GG基因型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依次为(23.83±7.09)ng/mL、(26.54±7.32)ng/mL和(27.18±9.97)ng/mL。CC基因型患者血浆抵抗素均显著低于CG和GG基因型患者(P<0.01,P<0.05)。结论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显著影响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可能参与脑出血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