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研究70后和80后父母对幼儿日常习惯教养方式的特点,为科学育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统一问卷对哈尔滨市379名幼儿父母进行日常习惯教养方式的调查。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父亲中,80后父亲比例(19.3%)明显低于70后(31.7%)(P<0.05);70后父亲本科及以上学历(64.2%)明显高于80后(52.9%)(P<0.05);70后和80后父母自己带养幼儿分别占74.2%和54.4%(P<0.05);56.7%的母亲每天陪伴孩子玩耍1 h以上,但父亲仅占30.3%;95.5%的幼儿饮食习惯与父母相同,86.5%的父母对幼儿穿着以经济实用为主;90.2%的父母允许幼儿与邻里家庭互动交往,但经常进行户外运动(3次/周)仅占29.8%。结论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父亲教养缺位严重;父母对幼儿日常习惯和社会交往教养比较重视,户外运动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2.
β-紫罗兰酮抑制SGC-7901细胞潜在的转移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β紫罗兰酮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潜在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酶谱法和RTPCR技术,我们检查了不同浓度(25、50、100和200μmolL)β紫罗兰酮对SGC7901细胞生长,IV明胶酶的活性(MMP2和MMP9),nm23H1基因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和TIMP2)在SGC7901细胞表达情况。β紫罗兰酮处理时间为24小时和48小时。结果β紫罗兰酮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β紫罗兰酮处理SGC7901细胞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25.93%、28.21%、74.36%和90.11%。β紫罗兰酮作用于SGC7901细胞的IC50值为89μmolL。β紫罗兰酮不影响SGC7901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然而,β紫罗兰酮可明显地促进nm23H1基因、TIMP1和TIMP2的表达,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β紫罗兰酮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可能通过上调nm23H1,TIMP1和TIMP2来影响SGC7901细胞潜在的转移。然而,β紫罗兰酮对SGC7901细胞的IV型明胶酶活性没有影响,因而,β紫罗兰酮抑制SGC7901细胞的转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3.
μ、δ、κ阿片受体mRNA在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以往的研究发现,炎症所致的持续性疼痛可改变脊髓的内源性阿片系统,如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脑啡肽及强啡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其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多。但在利用放射受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关节炎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对比维拉帕米(异搏定)和普罗帕酮(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PSVT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异搏定治疗组及心律平治疗组。结果经过治疗后,心律平组的疗效优于异搏定组,且不良反应率低。结论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PSVT效果满意,毒副作用轻,可作为治疗PSVT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5.
张薇  郭纯刚  董宏伟  李上  冉娜  曹志军  刘维 《北京医学》2017,(12):1236-1239
目的 通过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进行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局部热敷治疗,比较二者治疗的有效性及持久性.方法 对50例(100眼)MGD患者分别进行1次12 min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F组)及连续两周每日睡前15 min热敷治疗(C组),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tear brenk-up time,TBUT)、泪液分泌情况、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和睑板腺开口及评分等方面的临床评估.结果 MGD患者治疗后随访12周,F组与C组相比主观症状均有所缓解,F组治疗后从第8周起优于C组,TBUT、睑板腺开口数量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均有所改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泪液分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治疗后与C组相比泪膜脂质层厚度只有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较局部热敷治疗效果更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26.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1979~1998年,我院对126例需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其中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8例(14.3%),位于肝实质内者6例(4.8%),对直径大于10?cm和累及第Ⅰ或Ⅷ肝段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失血(1?015±577)?ml[(200~4?500)?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切口感染共15例(11.9%),随访72例,无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7.
影响牙科用钛及钛合金腐蚀性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钛是安全性高的生物材料之一,随着铸造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钛及其合金在口腔医学领域内日益被广泛应用。钛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优越的耐腐蚀性能,是因为钛及其合金表面易形成一层处于钝化状态的致密氧化膜,其厚度是几纳米~几十纳米。一般情况下此氧化膜因钝化电位低,腐蚀电位高,故易形成而不易被破坏。处于钝化状态的钛并不是没有腐蚀现象,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其表面氧化膜非常稳定,即使被破坏,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生成,所以显示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并经感染科专科医师确诊的AIDS患者145例,其中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者75例为微血管病变组,合并CMVR者70例为CMVR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IDS相关病史询问,同时行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和CD4+T细胞检测,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对全身情况允许的微血管病变组25例、CMVR组70例进行血液和房水CMV-DNA检测。结果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16,13例(17.33%)患者已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CD4+T细胞数为22(0~506)个·μL-1,8例(10.67%)患者有眼前节反应;CMVR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63±0.37,34例(48.57%)患者已开始HAART,CD4+T细胞数为13(1~48)个·μL-1,23例(32.85%)患者有眼前节反应,上述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微血管病变组25例中房水CMV-DNA阳性0例,血液CMV-DNA阳性8例(32.00%);CMVR组70例中房水CMV-DNA阳性60例(85.71%),血液CMV-DNA阳性33例(47.14%);两组血液中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但房水中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IDS合并CMVR患者比AID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视力更差,CD4+T细胞计数更低,眼前节反应及房水CMV-DNA阳性率更高,且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未接受HAART的人数明显高于CMVR患者。  相似文献   
129.
埋伏中切牙可致牙列不齐、中线偏斜、咬合错乱等,严重影响儿童口腔的功能和美观。本文对1例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萌出,应用牙科三维CT影像对牙根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30.
绝经期前后妇女缺血性ST段改变及心率变异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绝经期前后妇女缺血性ST段改变及心率变异性差异。方法 115例绝经期前妇女(经前组)和122例绝经期后妇女(经后组)经多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分别进行心率变异及缺血性ST段改变的分析。结果 绝经后妇女ST段压低例数、持续时间、出现阵次均增加,而心率变异性降低,且较绝经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绝经后妇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加大,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