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大鼠脑内不同部位β淀粉样肽1-40(Aβ1-40)表达的变化,探讨模拟实验性Alzheimer病(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按2×2方差分析的方法随机分为4组: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卵巢切除加穹窿海马伞切断组(OF组)、对照组,每组7只。穹窿海马伞切断参照Klein等的方法进行。卵巢切除参照Singh等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除不切除卵巢和不切断穹窿海马伞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Aβ1-4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经F分析,双侧卵巢切除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01)。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双侧卵巢切除主效应均可导致各脑区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二者共同作用在海马CA1区、杏仁核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OF组Aβ1-40阳性细胞表达与FF组和OVX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结论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与卵巢切除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大鼠多个脑内Aβ1-40表达显著增多,可以作为模拟实验性AD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HBV感染并发ITP病儿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病程特点。方法将102例ITP病儿,分为两组,其中HBV-ITP组25例,非HBV-ITP组77例,病儿均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常规治疗量泼尼松、小剂量长春新碱等治疗,比较两组病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病程特点等。结果HBV-ITP组与非HBV-ITP组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及骨髓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t=0.933、1.916,2χ=5.422,P>0.05);非HBV-ITP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HBV-ITP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t=5.050,P<0.01)。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常规治疗量泼尼松、小剂量长春新碱治疗,HBV-ITP组疗效明显差于非HBV-ITP组(χ2=12.710、7.884,P<0.05,P=0.007)。HBV-ITP病儿较非HBV-ITP病儿易于发展为慢性。结论HBV-ITP病儿治疗反应差,病情易迁延、反复,容易向慢性转化。应进一步研究HBV感染对ITP发生发展的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3.
应用淋巴结改良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及骨髓短期培养法对2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3例获得满意分裂相。结果表明:全部淋巴结染色体及4例骨髓染色体显示克隆性异常。非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多为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分布似与组织学分型有关;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从亚二倍体到四倍体。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6q-。本文出现的染色体相互易位大都涉及到14q32及其附近,证实14q32的断裂重排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此外,本文还提示分别定位于1p13、6q22-24及17p上的癌基因NRAS,c-myb,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4.
①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和恶性淋巴瘤(ML)免疫表型与其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将标本(骨髓液、外周血或实体瘤组织)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单克隆抗体(McAb)处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分型;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③结果 241例AL中B细胞性白血病(B-ALL)147例,T细胞性白血病(T-ALL)14例,混合性急性白血病(HAL)1l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9例。11例ML中非霍奇金病(NHL)9例,其中BⅢ型3例,BⅣ型1例,BⅥ型1例,TⅡ型2例,TⅢ型1例及非T非B型1例;2例霍奇金病均为A^ B^ 型(BⅣ/TⅡ及BV/TⅡ)。HLA-DR阳性是影响AML化疗的不利因素,CD34阳性在ALL中标志着预后良好,但在儿童髓细胞白血病中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病理类型的恶性程度一致。④结论 AL与ML免疫表型与临床预后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G/G 易位型是一种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染色体病,其主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二条同源 G 组染色体的整臂移位所致。1986年10月我科在家系调查以及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发现一个 G/G 移位家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67.
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Th2细胞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了解低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Th2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与HIE间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6例HIE病儿不同病期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和T细胞IL-2受体(IL-2R)表达率,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HIE病程第1天(D1)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z=4.653~5.856,P<0.01);中重度及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HIE病儿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水平分别高于轻度及无MODS病儿(z=2.228~2.701,P<0.05;z=2.877~4.187,P<0.01),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z=0.450~1.850,P>0.05);T细胞IL-2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561,P<0.01),中重度HIE病儿尤著(t′=4.194,P<0.01).血浆IL-6,IL-8,IL-10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9~0.746,P<0.01);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IL-6,IL-8水平与血清脑型磷酸激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9~0.691,P<0.05,0.01),与T细胞IL-2R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394~-0.451,P<0.05,0.01).病程第3天(D3)时血浆和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较D1时皆无显著性差异(z=0.314~1.371,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D7)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D1和D3时(z=2.455,P<0.05;z=2.725~3.856,P<0.01),而血浆IL-10水平虽较D1和D3时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z=1.437,1.248,P>0.05).④结论 HIE时血浆中和PBMC体外产生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h2细胞功能异常,此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第二肿瘤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例 1,女 ,14岁。因面色苍黄半个月 ,发热 4d就诊于青岛医学院附院。查体 :体温 3 8.6℃ ,精神差 ,中度贫血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 ,颌下、颈部及双腋下可触肿大淋巴结。血WBC 3 4.0× 10 9/L ,原始 +幼稚淋巴细胞 0 .77,Hb 61g/L ,PLT 3 0× 10 9/L。骨髓像 :淋巴系恶性增生 ,原、幼淋 0 .97,苏丹黑B、过氧化酶染色均阴性。免疫分型 :CD354 2 .42 % ,CD10 5 7.2 3 % ,CD2 0 45 .6% ,CD3310 % ,CD1947.2 % ,F3( - )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2 B型 ) ]。按全国小儿血液学组制定的化疗方案治疗。患儿…  相似文献   
69.
研究目的 探讨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二者关系。 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患者和参与者 单纯性肾病患儿39例,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6例患儿初发和复发时均检测),初发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10岁,复发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13岁;对照组35名健康儿童,男21例,女14例,年龄2~13岁。 处理方法 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用常规单相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g。 结果和结论 单纯性肾病患儿血CD~+_3和CD~+_4细胞无变化,CD~+_8和CD~+_(10)细胞明显增多,CD~+_4/CD~+_3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发和复发病例间无差异。85.3%患儿血 IgG水平下降,29.4%患儿血IgM水平升高。CD~+_4/CD~+_2细胞比值与血清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gM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0.
应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对45例足月新生儿脐血和30例2~7岁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发现脐血OKT_3~+细胞百分率和OKT_4~+/OKT_8~+比值显著低于儿童外周血,OKT_8~+、OKT_(10)~+和OKT_(48)~(++)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儿童外周血,而OKT_4~+细胞百分率两组间无差异。男、女间脐血T细胞及亚群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脐血中T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亚群发育均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