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9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β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82.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根据12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β)和最大剪切率(SRs).结果随年龄增加,颈动脉及股动脉IM T、D、β呈增加趋势,SRs降低;正常人颈动脉和股动脉IMT分别为(0.63±0.15)mm、(0. 68±0.21)mm,颈动脉及股动脉IMT上限分别为0.93mm、1.11mm.将正常人分为≥50岁组与< 50岁组,颈动脉上限分别为1.09mm、0.85mm;股动脉上限分别为1.26mm、0.98mm. 结论正常人颈动脉及股动脉的IMT、血管内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采用I MT≥1.2mm可用于诊断颈动脉及年龄<50岁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50岁以上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取IMT≥1.3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83.
<正>直接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较高的再狭窄率或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是介入性心脏病学面对的主要问题。资料显示,PCI手术过程中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后,急、慢性炎性细胞随即参与动脉损伤的修复过程,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会在短期内急剧升高;PCI亦可引起部分患者心肌轻微损伤,导致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研究显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发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  相似文献   
284.
为观察和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内痔及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RPH,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结扎术,随访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创面疼痛、出血、排尿困难,缩短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RPH治疗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285.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声像图改变。方法 对 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应用体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和偏心指数。结果 斑块部位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正相关 ( r=0 .5 6 ,P <0 .0 5 )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0 .35 ,P <0 .0 5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38,P <0 .0 5 )。软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正相关( r=0 .6 6 ,P <0 .0 2 ) ,硬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亦呈正相关 ( r =0 .5 9,P <0 .0 1)。向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r =-0 .6 3,P <0 .0 0 5 )。偏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71,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关系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46 ,P <0 .0 5 )。结论 高频体表超声可准确反映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像。  相似文献   
286.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8名健康体检者、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23例)的血清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并作比较.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ABP、cTnI、CK-MB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3.2±1.6)μg/L,(6.7±1.7)μg/L,(9.5±2.0)μg/L;cTnI值分别为(0.23±0.07)μg/L,(0.45±0.11)μg/L,(0.76±0.19)μg/L;CK-MB值分别为(13.6±3.1)U/L,(14.5±4.4)U/L,(16.3±3.9)U/L,均为P<0.05;治疗后,随病情好转,H-FABP、cTnI的血清浓度明显下降[治疗后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2.8±1.5)μg/L,(3.1±1.3)μg/L,(5.6±1.3)μg/L;cTnI值分别为(0.16±0.08)μg/L,(0.36±0.07)μg/L,(0.57±0.10)μg/L],P<0.05;CK-MB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