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9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对比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在心脏外科术前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1986年到1994年9年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记录,超声和心导管报告。手术前既行心导管又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17例,其中先心病210例(96.77%);瓣膜病4例(1.84%);冠心病和预激综合征3例(1.38%).术前诊断中心导管检查的例数随年度逐渐降低(r=-0.921);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了超声和心导管的术前诊断准确率,超声正确而心导管误诊者21例(9.68%),心导管正确而超声误诊者11例(5.07%),两者均误诊者5例(2.30%).配对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超声与心导管诊断有相关关系(P<0.05),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63%,心导管的诊断准确率为88.02%,两者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97.97%.经两个率的卡方检验可以认为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一个诊断方法(P<0.001).结论:在以先心病、瓣膜病为主体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超声至少有与心导管检查相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从而无需再行创伤性的心导管检查;但在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少数患者,最好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2.
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右心室既通过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 ,也通过力学相互作用。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是由于左、右心室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一侧心室的输出端即为另一侧心室的输入端 ,因此 ,一侧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通过依次递推的方式引起另一侧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力学相互作用是由于左、右心室间的紧密解剖学基础 ,如共同的室间隔、心包以及普通肌纤维组成的心室游离壁 ,是直接的心室间相互作用。近年来对心室间的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较多 ,并把这种相互作用分为收缩期相互作用和舒张期相互作用 ,它们对泵功能的影响在收缩期和舒张期是不同的 ,舒张期心室间…  相似文献   
103.
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本组59例均系接受多普勒一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检查的连续VSD患者。所有患者经询问病史、查体、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其中  相似文献   
104.
声学密度技术评价高龄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技术评价高龄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可靠性。方法 20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Wistar京都(WKY)大鼠各15只,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侧壁心肌的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将左室后壁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IB%)与光镜、电镜检测的体视学定量结果对比。结果 两组间左心室各部位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及室间隔、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左室后壁IB%与光镜、电镜测得的间质胶原纤维体积百分比平均值高度相关。结论 声学密度技术可用于评价高龄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高龄SHR较WKY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加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IMC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患者于CABG前后行IMCE检查,分析利声显输注和递增触发时的心肌多普勒信号并描绘时间一强度曲线,测量平台期心肌层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以及A,β乘积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CABG术及IMCE检查,CABG术后A,β及A,β值均显著增加(P<0.001),结论 IMCF为无创性评价CABG的疗效提供了简便,安全和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房颤时左、右心耳血流频谱的形态特点能否反映左、右心房的激动模式。方法 选取2 6例房颤患者,常规经胸超声资料的留取后,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充分清楚显示左、右心耳图像并采集血流频谱和其它相应指标。结果 房颤时,左右心耳血流频谱类型表现不一致。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右心耳血流频谱的研究为房颤时左右心房激动模式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7.
心肌声学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IMCE)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溶栓疗效的评价和室壁运动恢复的预测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13例AMI患者于溶栓前后分别进行IMCE检查 ,描划出时间 强度曲线 ,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最大强度A、曲线上升至A的平均斜率 β及A与 β之积在溶栓前后的变化。随访 3个月 ,判定IMCE各项指标预测左心室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溶栓后梗死节段的A、β及A·β均较溶栓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随访期室壁运动记分指数与溶栓后 A、β、A·β相关良好 (r=-0 .70 ,-0 .59和 -0 .66,P <0 .0 5) ,其中与 A 相关性最好。以 A =4分作为心肌再灌注的标准 ,对室壁运动的恢复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利声显IMCE可实现AMI患者溶栓疗效的即刻评价 ,而且对室壁运动的恢复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 术后左心耳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符合PBMV手术适应症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23例,其中窦性心律17 例, 心房颤动6例, 均于术前术后3 天内应用经胸及经食道超声技术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最大和平均跨瓣压差、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射血分数、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和射血分数.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记录左心耳血流频谱.PBMV术中穿刺房间隔成功后,鞘管置入左心房,测量左房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和平均压力.结果记录到的23例患者中,窦性心律患者左心耳血流呈典型的双相频谱,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频谱则有两种类型,即呈 "无血流状态"和"锯齿波"形.与PBMV术前比较,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扩大,二尖瓣最大和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左房压力和肺动脉压力减低,左房面积和射血分数、左心耳容积和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变化,左心耳血流显著加速.相关分析表明PBMV术后左心耳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口面积正相关(r=0.51,P<0.05),与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负相关(r=-0.61,P<0.01),与左房平均压负相关(r=-0.64,P<0.01).结论成功的PBMV术后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但左心耳功能恢复是一个延迟改变的过程,提示 PBMV术后仍应充分抗凝以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血流频谱作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35例临床与超声诊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室间隔中段,左室侧壁中段,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二尖瓣环一侧壁交界处为取样点,分别显示各部位组织的运动情况,并测量心肌收缩峰速度(Vs)、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VE与VA比值(VE/VA)。常规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与DTI参数作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心组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二尖瓣环VE、VE/VA均显著下降,各部位VE/VA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DTI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结论 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脉冲波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房颤对其血流频谱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26例房颤患者和13 例窦性心律患者,采集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定上腔静脉收缩期S波、舒张早期D波和舒张晚期逆向 AR波的最大流速和流速积分;并与其他超声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收缩期 S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显著降低(P<0.01);而舒张期 D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无明显改变;舒张晚期逆向 AR波消失。上腔静脉收缩期S波峰值流速、流速积分与右房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程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0.001)。舒张期D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以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形态明显改变,表现为舒张晚期逆向AR波消失;收缩期S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较窦性心律时明显减小,舒张早期D波无明显变化,其血流频谱形态的改变很好地反映了右心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