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O%,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l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82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A亚型和B亚型中,单独或合并存在B-J蛋白尿者各占20%和51.9%;Ⅲ期患者各占67.3%和92.6%;β_2微球蛋白(β_2-MG)≥6mg/L者各占43.8%和87.5%;血钙≥2.98 mmol/L者各占5.5%和25.9%,以上4项指标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和P<0.025)。血红蛋白(Hb)<85g/L在原始型+不成熟型组和中间型+成熟型组各占82.4%和40%;β_2-MG≥6mg/L在两组各占87.5%和20.0%;骨髓浆细胞百分数≥30%在两组各占76.5%和32.0%,以上3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P<0.005和 P<0.025);缓解、进步与无效3组年龄>65岁者各占30%、32.6%与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常以骨、肾损害为首发表现;IgA比IgG型患者更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病程早期血小板减少很少见;高钙血症发生率低;肾功能损害多见于B-J蛋白尿、Ⅲ期和高钙患者,常伴有β_2-MG增高,原始型和不成熟型患者多伴低Hb、高β_2-MG和高骨髓浆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3.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L患者FBXW7外显子5-12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FBXW7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与NOTCH1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本组成人T-ALL中FBXW7突变率11.1%,共发现4种点突变(R465H,R465L,R479P和R505C)和1个插入/缺失突变,FBXW7突变全部位于WD40结构域。研究还发现,FBXW7突变患者中83.3%同时存在NOTCH1突变,与FBXW7突变并存的NOTCH1突变均发生于HD结构域,包括点突变(L1574P,L1596H和L1600P),和缺失/插入突变。此外,研究还显示,FBXW7单独突变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组延长(P=0.049)。结论:FBXW7突变可能在NOTCH1介导的TALL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家乐  葛峥 《药学进展》2022,46(6):455-47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尽管以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的“3+7”的诱导方案仍是AML治疗的基石,但随着一系列新药,包括靶向药物如FLT3抑制剂、IDH抑制剂、TP53抑制剂、Bcl-2抑制剂、SMO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药物和对传统药物改进的新型制剂的出现,极大提高了AML患者的疗效,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并为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靶向治疗联合强化疗方案是挽救性治疗AML的可行选择,并且可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的桥梁。综述AML治疗药物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AML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9SCT)后多数预后明显改善,但部分效果差。本文对移植前和移植过程相关预后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以此为参考改善MM患者SCT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后多数预后明显改善,但部分效果差。本文对移植前和移植过程相关预后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以此为参考改善MM患者SCT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O%,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一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葛峥  盛瑞兰等 《江苏医药》2001,27(10):762-76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6(IL-6、IL-8)水平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粒缺)期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4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诱导的粒缺期IL-6、IL-8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1)IL-6与IL-8水平呈正相关。(2)粒缺发热组IL-6、IL-8水平高于无发热组。(3)IL-6、IL-8水平与发热有无寒战及发热程度基本上相平行。(4)IL-6水平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MDI)组高于不明原因发热(FUO)组。IL-8水平MDI组、临床证实感染(CDI)组均高于FUO组。革兰氏阴性(G^-)菌、革兰氏阳性(G^ )菌和真菌感染3组间判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IL-6、IL-8水平测定有助于鉴别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缺期感染与非感染性发热,可在微生物病原学结果之前作为一项早期有效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纤溶异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的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变化。方法 临床分析 41例AL患者的出血表现及实验检测血小板计数 (BPC)、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D 二聚体 (D D)、纤溶酶原活性 (PL∶A)、α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α2 PI∶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A)。结果  32 %有出血 ,以皮肤粘膜为主 ,部分为内脏或颅内出血。BPC明显减少 ,FDP阳性率为 2 9% ,D D、t PA∶A和PAI∶A明显高于正常 ;D D发病期明显高于完全缓解(CR)期 ;α2 PI∶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明显低于对照组 ,出血组低于不出血组。PL∶A无明显改变。结论 AL的纤溶异常以继发性纤溶亢进为主 ,是引起AL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CR后纤溶仍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虎金颗粒对肝功能及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虎金颗粒对大鼠血清中血清酶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情况,并观察虎金颗粒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异种血清(猪血清)大鼠腹腔注射制作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检测为主要内容,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以及虎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做比较分析;血清药理学方法培养肝星状细胞,用酶标测定仪测定OD值以测定其增殖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上升,秋水仙碱组及虎金颗粒不同剂量组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但仍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小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则无显著意义;当培养至24 h和48 h时,HSC-T6自身的增殖比较明显,虎金颗粒含药血清对其增殖表现出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说明虎金颗粒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虎金颗粒可以改善肝功能,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