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巨大心脏患者二尖瓣成形手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患者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施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讨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方法:以左心室扩大指数将扩大的心脏分级,结合患者病理改变的类型,对33例巨大心脏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并对其近、远期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病理改变为单纯瓣环扩大5例;合并瓣叶脱垂22例,其中腱索过长18例,腱索断裂5例,腱索缺如1例,瓣叶裂隙4例;合并瓣叶增厚、腱索乳头肌融合6例。成形方法为单纯瓣环成形9例,合并腱索缩短11例,脱垂部分切除缝合7例,腱索移植1例,乳头肌切开腱索松解3例,瓣叶裂隙缝合4例,放置人工成形环14例。术后早期死亡8例(24.2%)。结论:左心室扩大的程度、二尖瓣病变的类型及手术技术是决定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左心室扩大指数小于1.5者成形效果较好,1.5~2.0者可成形但应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程度,2.0以上者成形手术的疗效较差,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两组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的治疗经验,提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早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17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以入院先后分为两组。第1组8例,第2组9例。回顾第1组病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总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缺点。在第2组病例治疗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为前题,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同时,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结果:第1组病例均死亡。第2组病例,7例存活(78%)。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肾功能替代疗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腹膜透析简便易行,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并以此作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肾功能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8例右心瓣膜替换术,其中三尖瓣替换(TVR)24例,肺动脉瓣替换(PVR)4例。手术死亡6例,均为TVR病例,死亡率21.4%,死亡与术前心功能差有关。远期随诊2~72个月,除了TVR用机械瓣的患者2例中1例瓣失灵再次手术,1例抗凝过量出血外,余无并发症发生。作者认为,右心瓣膜若需手术,则尽量施行成形术;如病变严重必须换瓣,则首选包括同种瓣在内的生物瓣。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收治3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病例,术前均误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中第1例术中心外探查发现左肺动脉起源异常,因当时诊断不甚明确而未行根治术,之后经造影证实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室间隔缺损。半年后,因肺炎心力衰竭死亡。另外2例术中心外探查诊断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经施行右肺动脉重建术及心内畸形矫治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本文报告这3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和手术方法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萧明第  袁忠祥  陆轩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71-1272
近年来 ,冠状血管搭桥术在国内发展很快 ,目前全国每年已有近 40 0 0例 ,虽然术式仍以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为主 ,但不停跳搭桥等微创术式的比例正不断提高 ,这反映了冠状血管搭桥术今后的趋势。在缝合技术上目前主要是吻合口连续缝合的方法 ,近期我们与美国专家合作在非体外循环下应用U形夹完成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吻合技术 ,该种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疗效安全可靠 ,并且有微创、手术迅速等优点 ,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显露吻合部位 ,与通常间断缝合方法相同 ,通过缝合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排异反应时IL 6mRNA在心脏移植物局部动态表达情况及其与移植心自然生存时间的联系。方法 在移植术后第 1、3、5、7、9、11天切取移植心 ,提取总RNA ,将IL 6引物和对照引物 (β actin)在同一管中扩增 ,以两者像素值的比值均数作图 ,观察排异反应单一因素对IL 6mRNA动态表达的影响。结果 排异反应时心脏移植物局部的IL 6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基因表达高峰在术后第 3天 ,在移植心自然死亡高峰之前。结论 IL 6在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IL 6mRNA的动态检测可望成为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 ,抑制IL 6的措施也可望成为治疗排异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9例外科治疗。全组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岁。7例术前心功能为Ⅲ~Ⅳ级,其中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全组8例择期手术,1例急症手术,手术死亡1例(11%)。术后6例获随诊,心功能均转为Ⅰ~Ⅱ级,效果良好。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7例鲁登巴赫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左心功能的维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左旋支-冠状静脉窦瘘一例北京邮电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张汉京,孟琼,黄燕莎,徐南图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萧明第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胸骨左缘第IV肋间及心尖可闻及III/6级双期杂音。ECG:Tv2~5倒置。X线胸片:肺血多,心胸比率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种心脏移植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心心肌中供、受者的组织因子与凝血的关系。方法供者为清洁级豚鼠,受者为清洁级SD大鼠。随机配对平均分为6组。建立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分别于移植术后0(未行心脏移植)、4、8、12、16和24h切取移植心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心的心肌凝血程度;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监测移植心心肌中组织因子的表达。结果移植后8h,移植心心肌凝血程度明显,并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供者组织因子mRNA表达在移植后4h最强,随后逐渐减弱,至移植后16h消失;受者组织因子mRNA表达在移植后16h出现,随后逐渐增强。结论移植心心肌中的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者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者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