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42篇 |
免费 | 453篇 |
国内免费 | 4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儿科学 | 63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491篇 |
口腔科学 | 142篇 |
临床医学 | 1590篇 |
内科学 | 829篇 |
皮肤病学 | 87篇 |
神经病学 | 148篇 |
特种医学 | 3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210篇 |
综合类 | 3258篇 |
预防医学 | 1208篇 |
眼科学 | 191篇 |
药学 | 1233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193篇 |
肿瘤学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317篇 |
2020年 | 274篇 |
2019年 | 242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458篇 |
2013年 | 515篇 |
2012年 | 631篇 |
2011年 | 598篇 |
2010年 | 598篇 |
2009年 | 673篇 |
2008年 | 638篇 |
2007年 | 559篇 |
2006年 | 569篇 |
2005年 | 584篇 |
2004年 | 544篇 |
2003年 | 423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344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29篇 |
1997年 | 194篇 |
1996年 | 193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81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10篇 |
1960年 | 6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1.5T磁共振检查的50例腰背疼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矢状位T1WI、T2WI、横断位T2WI、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以Pfirrmann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探讨灵芝对毒蕈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毒蕈中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灵芝煎液口服,比较两组疗效及脏器损害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脏器损害程度减轻,两组肝、肾功能比较,实验组在2~4d达到高峰,对照组则在5—7d后才达到高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芝治疗毒蕈中毒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存活素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检测对胰腺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60例胰腺癌患者所切除的组织为研究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存活素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访3~24个月,术后意外死亡的失访人数有6例,失访率为10.0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11.38个月;1、2年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33%(26/60)、28.33%(17/60);Survivin及u PA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是否远处转移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Spearman分析,分化程度(RR=2.618,P<0.05)、临床分期(RR=1.714,P<0.05)、淋巴转移(RR=1.496,P<0.05)及Survivin(RR=0.516,P<0.05)及u PA(RR=0.644,P<0.05)过度表达为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存活素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趋于人性化、高档化、自然化,住宅小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加湿、保温等绿化养护工作显著加强,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白蚁在住宅小区孳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小区业主房屋内部装修日益豪华、舒适,房屋内普遍采用木地板铺设地面,用木构件进行吊顶、贴花等装饰,以及冬夏冷暖两用空调常开,为白蚁在屋内生存繁殖创造了良好的人为环境。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Th1/Th2比率变化与子痫前期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的Th1、Th2及Th1/Th2细胞比率,同时测定其肝、肾功能.结果:①子痫前期组Th1细胞、Th1/Th2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外周血Th1/Th2比率与蜕膜Th1/Th2比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③Th1细胞、Th1/Th2比率与肝、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且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升高趋势.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局部的Th1/Th2比率平衡被打乱,Thl/Th2比率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103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脓毒症组73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间三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DIC组和死亡组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IC组三项指标同时异常的发生率为70.37%。结论儿童脓毒症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检测有助于儿童脓毒症时DIC的早期诊断,并且对患儿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530-5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