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将所有患者分成后踝骨折未固定组(A组,27例)和后踝骨折固定组(B组,38例),对两组疗效及需要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7年(平均3.3年)随访,骨折均于术后6~20周(平均9.6周)达到临床愈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A、B组分别为89.3分(50~100分)和 87.9分(32~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A、B组分别有7例(25.9%)和12例(31.6%)踝关节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有11例(40.7%)和6例(15.8%)需行下胫腓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固定后踝骨折块并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但对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2~2004年54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ME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4例108个椎间盘进行手术,平均每台手术时间为72min,平均术中量为55ml,术后平均住院7d。随访3~60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cnab标准改良统计,手术优良率达93%。结论:MED治疗两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1例(微创TLIF组),年龄4l~63岁,平均53.6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6例,腰椎滑脱症8例.手术采用后路旁正中切口,在METRx X-Tube下置入双侧或单侧椎弓根钉,单枚矩形cage斜向45°椎间融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术前、术后JOA评分,影像评估椎弓根钉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并与同期采用常规TLIF治疗的33例患者(常规TLIF组)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TLIF组4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9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59 ml,平均输血量3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81 ml,术后72 h VAS值平均2.37.常规TLIF组3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5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89ml,19例输血,平均输血量12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20 ml,VAS值4.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TLIF组4枚常规TLIF组2枚螺钉偏出.平均随访18.4个月,微创TLIF组1例发生cage移位,两组无椎弓根钉断裂、松动.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TLIF组织损伤小,术后康复快,长期疗效与常规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94.
PLIF联合PLF与单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与单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8例接受脊柱融合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PLIF联合PLF组(n=40)和单纯PLIF组(n=38),随访24周,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所有病例的ODI指数、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腰椎滑脱率及融合率,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内引流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PLIF联合PLF组与单纯PLIF组之间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滑脱率改善、两组间融合率和出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LIF联合PLF组术后48 h内引流量较单纯PLIF组多(P<0.05),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大于单纯PLIF组(P<0.05).结论: 联用或不联用PLF对椎弓根内固定下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联用PLF可增加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5.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联合诱导下分化成的神经细胞样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出生4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利用bFGF+EGF+RA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鉴定.实验动物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在造模后立即将诱导后的BMSCs悬液多点缓慢注入到损伤节段的头侧和尾侧,B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C组不造模,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伤后1~5周,按照BBB法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处死动物取材,用HE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 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细胞移植后1~5周,A、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示A组损伤脊髓恢复较好.结论 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将其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可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细胞凋亡率等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len法将64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甲基强的松龙、亚胺环己酮及生理盐水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及脊髓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从伤后2周和3周起,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斜板最大角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伤后1周起,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手术操作导致硬脊膜撕裂11例(7.6%),神经根损伤5例(3.4%)。在平均20.3个月随访期内,32例(22.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椎间不愈合5例(3.5%),粘连性蛛网膜炎5例(3.5%),cage沉陷4例(2.8%),术后切口感染2例(1.4%),其中1例为浅表感染,另1例由浅表感染发展为椎间隙感染;cage后移位16例(11.0%),其中13例(8.9%)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采用cage行PLIF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其发生与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固定方式以及cage的型号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提高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技术水平。方法随访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应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复习其X线片,并与其术后X线对比,分析发生的技术失误及原因。结果获得随访的163例患者中,出现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向错误者12例17枚螺钉,椎弓根螺钉过长者4例6钉,椎弓根螺钉连接棒脱落者2例2根棒,融合器移位者3例,Cage下沉者3例。分析失误原因,提出简单易行的椎弓根螺钉方位判断方法、该术式的正确的操作技术以及技术失误的预防措施。结论详细了解、全面掌握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特点,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