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监测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 -B方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临床分离的 2 10 4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 10 4株革兰阳性球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2 0 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 4 2 8% ,肠球菌占 32 9%。 2 0 0 3年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 19 4 %和 81 1% ,高于 1999年的检出率(17 1%和 6 5 4 % ) ;其中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有 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 1999~ 2 0 0 3年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 9 8% ,7 7% ,5 0 % ,4 1%和 6 7% ,无明显增加。 6 7 1%~ 76 7%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 ,但耐氨苄西林屎肠球菌发生率较高 (6 6 7%~ 89 7% )。 2 0 0 1~ 2 0 0 3年 ,耐替考拉宁的肠球菌分别为 2 1% ,3 5 %和5 5 %。结论  2 0 0 3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氨苄西林屎肠球菌与 1999年比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2.
男男性接触者HIV/STD感染及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性传播疾病(HIV/STD)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沈阳市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采集尿道、肛门分泌物,检测衣原体及淋球菌.结果 共调查231人,采集血样229份.HIV感染率为5.67%,梅毒感染率为28.9%,肛门拭子衣原体检出阳性率为32.8%,尿道拭子衣原体检出阳性率为1.8%,肛门、尿道拭子淋球菌检测均为阴性.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0岁.1年中有男性性伴1~5人者有101人,占43.7%;有6~10人者有54人,占23.4%.40.57%的MSM同时与女性性交.与不同性伴(固定、商业、偶遇)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市MSM中HIV、梅毒感染率较高,非保护性性交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HIV/STD在MSM中的流行,并防止其向普通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4年,一期手术治愈54例,占90%;1例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占1.7%;5例发生尿瘘,占8.3%,其中1例术后尿道缝合处感染裂开,另1例多处尿瘘,此2例患儿术后6个月再次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另3例行单纯尿瘘修补术,均治愈。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尿道板可反复利用,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4.
乳酸脱氢酶免疫球蛋白复合物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常规琼脂糖电泳法测定LDH同工酶,酶免疫电泳方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复合物.结果LDH3同工酶区带增宽,染色较深.酶免疫电泳显示抗全血清抗体在抗IgA抗体、抗L链κ抗体出现沉降线.证实异常的LDH3区带是LDH-IgA(k)复合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敲除(AhRKO,AhR-/-)小鼠的饲养、繁育、基因分型和生物学特征,并初步应用于严重创伤研究。方法引进C57BU6背景的AhR杂合子(+/-)小鼠;配对繁殖后提取仔鼠脚趾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仔鼠基因型进行鉴定;观察不同基因型仔鼠的生活状态、存活率和体重变化差异等生物学特征;制备AhR-/-和AhR野生型(WT,+/+)小鼠“骨折佚血”模型并收集骨髓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诱导培养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7d,脂多糖(LPS)刺激24h后ELISA检测不同品系来源BMDC炎性因子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AhR-/-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布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相对AhR+/+小鼠而言,AhR-/-小鼠发育迟缓,体型小,体重轻(P〈0.05),生活状态差,存活率偏低(P〈0.05);严重创伤后AhR-/-小鼠来源的成熟BMDC分泌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能力高于AhR+/+,(P〈0.05),而IL-10的分泌水平则低于AhR+/+(P〈0.05)。结论通过AhR+/-繁育和适当的基因分型技术是获得表型稳定的AhR-/-的有效方法;严重创伤后AhR-/-来源的BMDC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与AhR+/+来源BMDC存在显著差异,提示AhR与严重创伤后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Tmub1沉默慢病毒载体、Tmu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对应的空载体转染大鼠BRL-3A肝细胞,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转染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mub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LV-Tmub1慢病毒的肝细胞Tmub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LV-Tmub1-RNAi慢病毒的肝细胞Tmu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肝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LV-Tmub1慢病毒的肝细胞增殖最快,转染LV-Tmub 1-RNAi慢病毒的肝细胞增殖最慢,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Tmub1慢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的G2+S期明显长于沉默Tmub1慢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mub1蛋白可促进BRL-3A肝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7.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用胶原酶IV和DNA酶消化人偏桃体,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经MACS分选,得到富含FDC的细胞,γ-射线将混有的B细胞、T细胞照射坏死。结果:流氏细胞仪分析FDC纯度约为70.7%,^3H掺入法实验证明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细胞的活化,IL-6和IL-2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的特征。结论:此方法为一种行之有效的FDC分离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FDC在HIV及肿瘤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脏器损害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支气管肺炎等多脏器损害患儿的护理。通过仔细的病情观察及早地发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症状,采取早期干预,给予对症、饮食、口腔、皮肤、心理等护理,结果:71例手足口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患儿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5d,无明显后遗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可预防。白1985年我国发现第1例AIDS患者以来,截至2005年底,我国HIV感染者MDS的报告例数已达106990例,估计实际感染例数已达84万。随着HIV感染者和MDS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已势在必行。因此正确运用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对判断病情、疾病进展程度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HIV感染者和MDS患者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报道少见。本研究对中国HIV感染者和MDS患者进行了B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以了解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9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接受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细化围术期护理;调查干预前后两组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椎体高度,Cobb角,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调查问卷(QOL)]及满意程度。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椎体高度、满意度、ADL评分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运用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