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本研究是对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肛管动力学检查, 了解其动力特点及肌电改变,探索非药物治疗肛直肠动力异常所致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对象32例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7岁,均有持续1年以上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所有患者经电子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外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盆底肌功能紊乱为便秘和/或盆底肌电图描记出现腹前斜肌与盆底肌矛盾运动.正常对照组20例,女10例,男10例,平均年龄44.2岁,近两年内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2.方法所有患者行不透X线标志物胃肠道通过时间(G ITT)测定及肛肠测压,最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使用美国天柱公司生产的Orion PC/12mEMG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仪包括柱状肛管内肌电感受器、3个腹前斜肌体表电极和一台与之相连的生物反馈治疗机.纵行插入肛管电极与腹前斜肌体表电极构成电流回路,进行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描记分析,评估肌电活动,最后在肌电图指导下,选择生物反馈课程,指导患者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疗程1月,每周2~3次.结果 1. 24h GITT结果所有患者24h钡条排出率20.2%.其中出口梗阻型 17例(17/32,53.1,15.6%),慢通过型5例(5/32,15.6%),混合型10例(10/32,31.3%) .2.健康对照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结果见下表.3.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评估32例患者不论为出口梗阻型或慢通过型、混合型便秘均出现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且两者收缩幅度明显降低.其中15例患者(15/32,46.8%)腹前斜肌收缩幅度明显降低(<50mmHg ).4.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32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1疗程后,显效21例、有效10例,1例老年男性(慢通过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6.9%.治疗后便秘患者每周自主完全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3次/周提高到3.8±1.1次/周(P<0.01).32例患者中有10例随访1年,其中8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恢复正常,2例半年后复发,每周排便次数减少至1~2次,经一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后随访至今一年余无复发.5.生物反馈治疗后EMG评估 全部患者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且运动幅值增加>50mmHg.表健康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参数结论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盆底肌电评估有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后矛盾运动消失,每周排便次数见增加 .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胃镜检查异常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口服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后,行食管下段、贲门、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结果 93例中超声诊断阳性病例88例,其中胃恶性病变19例(胃癌17例,贲门癌1例,胃淋巴瘤1例);慢性胃炎15例;消化性溃疡15例;息肉12例;平滑肌瘤5例;贲门失迟缓症14例;十二指肠胃返流6例;胃下垂2例;正常5例.超声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 对照符合率86.1%,与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符合率为77.5%.结论 超声助显剂充盈法上消化道超声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3.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09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的148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结果: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溃疡2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9例,复合溃疡14例。肿瘤13例,吻合口溃疡4例,其他9例,2例未行胃镜检查,自动出院,未能明确诊断。老年组复合溃疡、胃溃疡、肿瘤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  相似文献   
124.
食管气管瘘多因食管癌溃疡穿通或放疗损伤所致,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以往采用手术修补或保守治疗效果均较差。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病变日益广泛,我院应用金属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支气管瘘2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骨外科、皮肤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低,为5·7%。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骨外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监测MRSA的检出情况,预警MRSA的流行,洗手、缩短住院时间和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预防MRSA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化学位移伪影常发生于脂水之间的交界处。是由于局部化学环境差异而造成的质子共振频率差而形成的。氢质子的电子结构是造成化学位移现象的原因。在MR图像上,脂水的交界处一侧为暗带,另一侧为亮带。可见于正常结构的肾脏、胆囊或病理损害区的脂水交界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颅脑术后病人行MR检查时,在行开颅术颅骨骨瓣钻孔处,成像一侧为暗带,另一侧为亮带。不同于有磁性物质存在时,MR图像中的无信号区。本文收集21例颅脑术后的病人,应用不同的MR序列检查,探讨MR检查各序列对颅脑术后病人MR检查中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评估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效能.方法 收集2004-2008年我国16家教学医院的49株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由或厄他培南的MIC≥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对倍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利用加苯硼酸或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区分碳青霉烯酶或AmpCs/ESBLs导致的阳性结果 ;采用PCR检测包括NDM-1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49株菌中,36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μg/ml),31株菌对美罗培由不敏感(MIC>4μg/ml),47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μg/ml).49株临床分离菌中23株菌改良Hodge试验刚性,包括9株弱阳性和14株强阳性.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9株Hodge弱阳性菌株中2株携带blaKPC-2,7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但携带blaampC/blaESBL;14株强阳性菌株中4株携带blaKPC-2,8株携带blaIMP-4,2株携带blaIMP-8;26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所有49株菌均未检测到blaNDM-1.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标准,则改良Hodge试验对检测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6%.结论 改良Hodge试验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存在一些假阳性结果 .利用苯硼酸和苯唑西林可有效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假阳性和真阳性.  相似文献   
128.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急诊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因此,要求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认真及时准确,护理患者时做到细心、周到、全面.近年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105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9.
脉络膜血管瘤合并同一眼内不同性质的肿瘤非常罕见.本文在1例因脉络膜血管瘤、继发性青光眼、眼球失明而摘除眼球的标本中,发现除眼球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外,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部存在一个较小的黑色素细胞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时成都汉族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及D7S820等9个STB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利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及毛细管电泳自动荧光检测的方法,对260名无关个体获得9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等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 D3S1358、vWA、FGA、DS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及D7S820等9个基因座上分别检出等位基因6、9、12、9、17、15、9、8和9个.杂合度分别为:0.812、0.808、0.842、0.731、0.673、0.796、0.788、0.800和0.777;多态信息量为:0.830、0.800、0.850、0.750、0.680、0.750、0.770、0.840和O.760;个体识别率为:0.958、0.945、0.965、0.919、0.882、0.913、0.930、0.961和0.927;非父排除率为:0.621、0.613、0.680、0.477、0.388、0.592、0.578、0.599和0.577.9个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这9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人类遗传分析及法医学中的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