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6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观察分型分期治疗颈源性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76例颈源性肩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按照分型分期原则治疗:颈椎间盘源型患者,急性期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治疗,缓解期采用手法治疗;颈椎椎体失稳型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同时于治疗后以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拟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308);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均增加,治疗组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t=3.477,P=0.001).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62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均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2.637,P=0.010).③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7,P=0.126);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均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t=2.201,P=0.031).④临床疗效.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2.230,P=0.020).结论:分型分期治疗能提高颈源性肩背痛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的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颈源性肩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颈椎紊乱症是指颈椎序列不整,脊椎呈"C"型单向侧弯或"S"型双向侧弯;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消失、反弓或反弓成角,或生理弧度过大;寰枢关节失稳等影像学改变,出现颈椎病样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多见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文职人员及长时间从事电脑操作者.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对颈椎紊乱者147例门诊患者,采用俯卧位拔伸整复治疗,并与仰卧位拔伸整复法治疗的14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推拿科2008年9月~2011年8月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的门诊患者287例,其中教师36例,文秘114例,学生34例,财会74例,其他2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7例,其中男69例,女78例;年龄32.56±0.82岁;病程1.33±0.44月;颈椎紊乱在上颈段23例、中颈段71例、下颈段53例.对照组140例,其中男59例,女81例;年龄33.02±0.43岁;病程1.42±0.67月;颈椎紊乱在上颈段21例、中颈段72例、下颈段4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3.
在针灸推拿后期临床教学中,尝试引入PBL教学法,通过问题设置,分组准备讨论,模拟实践,带教老师针对学生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这种PBL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创造思维、反复思考、总结提高,培养临床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实习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碰到教师时间资源欠缺与学生一时难易适应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课程模块设置、教学内容、手法训练、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6个方面进行创新。明显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为探讨推拿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5.
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分型。方法:对86例颈性眩晕患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的82例,再作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检查,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相邻组织的关系。结果: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呈多样性,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密切。结论:根据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可分为:增生压迫型、不规则狭窄型、阻塞型、纤细型、走行异常型及纤维束带牵拉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介绍范炳华教授“症因相关”思想在膝痹推拿治疗上的应用,初步阐述如何建立症因相关思维。[方法]通过跟诊范炳华教授,收集资料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资料收集、相关性分析和具体手法实施三个方面阐述症因相关理论在膝痹治疗上的应用,同时列举病案进行分析。[结果]范炳华教授诊治膝痹患者时要求问诊全面,强调触诊的重要性,重视负重情况下的影像学检查,同时建议对膝痹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范教授认为,症因相关思维应建立在熟悉相关部位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前提下,手法使用上要求施术者注意手法作用点、作用力大小、作用力方向三要素,同时结合相关特效手法如关节杠杆扳法、推髌法等。所举验案中,范教授结合患者症状、既往生活史、触诊结果,分析出患者膝痹致病原因可能为股神经卡压,辨因论治,对股神经进行针对性手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结论]范炳华教授“症因相关”治疗膝痹,要求医者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分析病因,建立症状和病因的逻辑分析,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手法。此临床思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膝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验证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治疗颈僵型项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项痹病诊疗方案临床验证要求,建立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CRF),采用多中心验证评价,观察五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对颈僵型项痹病疼痛、麻木、眩晕、上肢肌力、颈项活动度、x线颈椎曲度、情绪变化等7项指标的疗效,共验证病例105例。[结果]经10次治疗后,7项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肌力一项外,其余6项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访与10次治疗后比较,随访者上肢麻木、眩晕、上肢肌力、情绪变化等4项指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P〉0.05),疼痛、颈椎活动度、x线颈椎曲度3项指标较疗程结束(10次)有进一步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五区十三穴推拿法对改善颈僵型项痹病7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疗效,经随访显示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8.
对比教学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它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加以比较,辨别异同或高下,从而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该知识的特征,从而很好的把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推拿手法学>是一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兼融的课程,在强调实践性特点的同时,学生容易忽略手法基础理论知识.如何让学生真正悟出推拿手法的内涵,对比教学法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知同"把握了手法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能够见微知著,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59.
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手法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教学环境下的主要途径。进行手法定型实训、人体模拟实训、模拟医院实训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探索,3次强化手法技能实践培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手法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法操作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0.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对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分析"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经TCD检测,82例(93支)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异常率为95.35%;82例164支椎动脉,经3D-CTA检查,13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9.27%.结论: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主要是对"标"虚而言,"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