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法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stent placement)不同手术方式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搜索关于PTA及支架置入术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优势比(OR)及其双侧95%的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7篇,累计病例为519例,共614个患肢,其中单纯行PTA的患肢为323个,PTA Stent为291个.术后6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 Stent组优于PTA, OR=0.47(0.27~0.84,95%CI)(P<0.05).而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继发性开通情况,与Stent相比较,PTA似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OR=1.27(0.87~1.86,95%CI)(P>0.05);OR=1.22(0.81~1.82,95%CI)(P>0.05);OR=1.34(0.78~2.30,95%CI)(P>0.05). 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10 cm),支架置入术6个月内的原发性开通情况好于单纯PTA,但是对于远期疗效及继发性开通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支架置入术较单纯PTA优越.  相似文献   
22.
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材料与方法  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两组 ,对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颈动脉组 4例中 ,有 3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 2例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 ,利用自身血液回灌技术预防了再发生。 2例出现一侧肢体麻木 ,感觉障碍 ,应用 3 0~ 5 0万U尿激酶后缓解。 2例术后严重头痛 ,经药物降低血压、颅压后缓解。在 4例锁骨下动脉组中 ,仅 1例因导丝穿破血管而放弃治疗。在 1~ 2 4个月的随访中 ,颈动脉组中有 1例 9个月后闭塞。结论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因此 ,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时 ,要注意对颈动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紫杉醇局部缓慢释放对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潜在问题.方法 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20只,其中高、低浓度紫杉醇组各10只)及对照组(10只),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将紫杉醇稀释成高(40 μg/100 μl)、低(20 μg/100 μl)2种浓度,采取外膜给药方法(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给予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不含紫杉醇pluronic F-127胶,通过形态测定观察损伤后15 d、30 d血管壁新内膜增生、狭窄率及血管重塑的变化,应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细胞凋亡测定检测紫杉醇局部缓释对损伤后血管重新内皮化及血管壁结构的影响.结果 损伤后15 d及30 d,紫杉醇高、低浓度实验组均有效抑制新内膜增生,新内膜厚度、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及狭窄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损伤后15 d低浓度实验组及损伤后30 d高、低浓度实验组均出现内弹力膜围绕面积的缩小(P<0.01);损伤后15 d及30 d,高、低浓度实验组均出现外弹力膜围绕面积的缩小(P<0.05);损伤后15 d及30 d,高、低浓度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中膜的萎缩,中膜厚度及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TUNEL染色显示损伤后30 d实验组血管中膜出现较多凋亡细胞;紫杉醇局部缓释影响损伤后血管壁重新内皮化,与对照组相比内膜游离缘不光整,并且出现异常增大变形的内皮细胞.结论 紫杉醇局部缓释在抑制新内膜增生的同时亦影响局部重新内皮化,并且对血管壁具有潜在毒性及负性重塑效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98例临床资料。开放手术治疗30例,其中择期手术22例、急症手术8例;腔内隔绝术治疗68例,均为择期手术。结果开放手术组死亡1例,术后心力衰竭2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衰竭2例。腔内组死亡1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脑梗死1例。结论开放手术适于年轻、合并症少及无法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腔内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血管成形术后外膜细胞表型转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肌动蛋白(α-actin)复染,光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损伤后3、7、14和28d,血管外、中和内膜上与BrDU结合的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分布。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BrDU结合的外膜成纤维细胞在术后第3天外膜上分布较多,至第7天达到峰值并表达α-actin,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成为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第14天,外膜上阳性细胞数下降,中膜和内膜上数量显著上升,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第28天,外膜、中膜和内膜阳性细胞数量回归到基线,但内膜ECM沉积较多,内膜仍增厚,管腔狭窄。不同时间点,血管三层结构内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电镜观察:血管成形术后,成纤维细胞胞质饱满,粗面内质网发达,表面分泌颗粒丰富,合成大量微丝束,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第7和14天,成肌纤维细胞形成宽大的伪足,分别伸向血管外弹力板窗孔和内弹力板窗孔,细胞呈腔内方向迁移趋势。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合成分泌α-actin;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向血管内膜迁移、增殖,成为新生内膜的细胞成分;外膜细胞和血管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6.
作者对23例X线显示有气泡征且伴腹部梗阻临床症状的新生儿(男8例,女15例,年龄生后数小时至2天)进行了立位及仰卧位的X线摄片检查。发现新生儿无气腹部气泡征是胃肠道梗阻近端膨胀的结果,且气泡的数量及分布或/和气液平与新生儿梗阻发生的部位有关。6例膨胀胃内出现单个气泡征,余者胃肠道内无气体。11例出现双气泡征的新生儿梗阻部位远达蔡氏韧带,而7例梗阻发生于蔡氏韧带以远的近侧空肠者可见到三个气泡征。舟状腹及无气腹部是临床评价新生儿的重要征象。单气泡征应与各型胃闭锁,幽门前区膜或膈及胰组织阻塞胃出口,幽门闭锁等疾病相鉴别。双气泡征见于那些能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疾病,如环状胰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器械释放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无Ⅰa型内漏,Ⅰb型内漏发生率7.7%(1/13),Ⅱ型内漏发生率15.4%(2/13),Ⅲ型内漏发生率15.4%(2/13)。术后30 d死亡率7.7%(1/13)。患者平均随访18.7(6~31)个月),全因死亡率8.3%(1/12),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二次介入率为16.7%(2/12)。分支动脉均通畅,无截瘫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CAPED可有效提高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栓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肢血流改善明显,狭窄性病变开通率明显大于闭塞性病变。皮温明显升高,行走距离显著增加,溃疡愈合加快。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 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植入29枚VBX支架,包括治疗狭窄闭塞性病变23处,扩张性病变6处。VBX支架治疗狭窄闭塞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扩张性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83.3%。1例肾动脉瘤患者出现内漏,其余患者无狭窄、内漏出现,未发生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VBX支架应用于既需充分扩张又可能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险的病变部位以及解剖条件适宜的扩张性病变作为主支架以及桥接支架时,均能显示出较好的近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