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用Hewish和Burgoyne法分离纯化大鼠脑细胞核,采用脑细胞核缺口翻译分析法,探讨孕鼠于妊娠器官发生期,经腹腔连续给予5天氯化甲基汞(2mg/kg体重)后,对大鼠发育不同阶段脑染色质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触氯化甲基汞组大鼠脑细胞核,分别经DNase 1和EcoR 1核酸内切酶消解后,进行核缺口翻译测定,生后3天大鼠脑细胞核,分别经两种酶处理后,其~3H—dAMP掺入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未接触氯化甲基汞对照组。氯化甲基汞对大鼠发育过程中脑染色质结构的影响,可能与胎、幼鼠对甲基汞神经毒性的易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融合蛋白表达方式将编码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DNA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为bFGF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来源。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DNA重组技术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5Z载体并测序,然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XH上。结果:转化重组质粒pLX1的大肠杆菌经42℃温控诱导45h,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35000,薄层扫描分析表明该蛋白占菌体总蛋白量的99%。经FactorXa酶切后得到分子量约为17000的bFGF,其生物学活性ED50为229ng/ml。结论:经PCR方法扩增的bFGF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其进一步结构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正常及损伤的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7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新生24h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制备机械损伤的模型细胞。用Transwell可渗透培养皿构建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观察不同条件作用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的存活。结果:共培养组神经元细胞NSE阳性率较相应对照组高。在BMSCs与神经元共培养到第6天,计数神经元的存活率,单纯神经元细胞培养组仅有40%的神经元存活,而共培养组神经元的存活率达到65%。单纯损伤神经元细胞培养组仅有26%的神经元存活,共培养组神经元的存活达到51%,细胞凋亡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低。结论:BMSCs可促进正常的脊髓神经元存活,对损伤的脊髓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能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1 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培养过程中分别用Ad-BDNF和Ad-NT3转染细胞,细胞纯度鉴定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在转染后的不同时间观察培养细胞中NSE阳性细胞率。结果 Ad-BDNF和Ad-NT3转染后脊髓神经元持续培养15 d,脊髓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脊髓神经元培养对照组。BDNF和NT3能够增加神经元的数目,联合应用效果更好。结论 BDNF和NT3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存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的影响。方法①EMT模型的建立:培养小鼠乳腺上皮细胞(NMuMG),当细胞大约融合50%时,换成3%血清的培养基,24h后加入5ng/ml TGF-β,作用24 h后,观察NMuMG形态,细胞染色检测E-ca、Vimentin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E-ca,Vimentin mRNAs表达水平,是否成功的由上皮细胞转变成间质细胞。②加入NaAsO2:以5 ng/ml TGF-β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5ng/ml TGF-β+5μmol/ml NaAsO2、5ng/ml TGF-β+10μmol/ml NaAsO2,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成功建立EMT模型:细胞形态由立方形的上皮细胞转变成长梭形间质细胞;细胞染色显示,与未诱导组相比,E-ca表达呈阴性,Vim-entin表达明显呈阳性;E-c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②NaAsO2对EMT过程的影响:一定浓度范围内,随NaAsO2浓度升高,明显增强了Vimentin表达;...  相似文献   
56.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血重建过程中,骨内膜或骨质内细胞成分很可能起有重要作用。它提示我们,作为支持造血实质细胞机能的微环境核心成分——基质细胞有可能起源于骨内膜或骨皮质。  相似文献   
57.
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离、纯化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并促其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治疗提供一种可能。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皮肤MSCs,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 结果:胎鼠皮肤MSCs传代培养第15代仍具有增殖能力,说明该细胞为干细胞源性;贴壁细胞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ALP钙钴染色呈阳性反应,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反应阳性。 结论:胎鼠皮肤MSCs具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剂可促其向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8.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 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 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9.
以骨髓造血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基础开展对HL-60白血病细胞促分化作用的研究,从而探讨正常人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异常实质细胞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逆转作用,表现在促分化和抑制增殖两方面。其机理主要以直接接触而发挥调控作用,分泌因子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0.
血中含有少许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虽然其归宿尚不完全清楚,已知其在机体造血需要或造血紊乱的代偿反应中,确实起重要作用。血中干细胞含量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内毒素或皮质激素等药剂,脾或肾上腺切除等机体非正常状态时均可使血中干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为了阐明造血干细胞的迁徒动力学规律,作者观察了干细胞从屏蔽肢向照射脾的迁徙数量,并对其在血流中的正常周转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