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沙棘汁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及荷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t)又名酸刺、醋柳等,系野生灌木,果实味酸微甜。据文献报道,沙棘制剂有降血脂、抗疲劳,以及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本文研究了沙棘汁对荷瘤小鼠 NK 细胞性及荷瘤生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动物Swiss 雄性小鼠,体重20—60g,本校实验动物部提供。二、试剂与材料沙棘汁(吉林省轻工业研究所);S180细胞(中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的关系。方法 :Luria多器官培养器体外器官培养法、肾被膜下移植技术以及石蜡切片技术。结果 :移植物在移植处形成软骨细胞团及骨基质。结论 :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细胞 ( CFU-F)为基质多能干细胞 ,能增生分化为成骨所必需的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s,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IBMX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经IBMX诱导,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出现胞体和突起,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呈阳性。结论MSCs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损伤肾组织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和肾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平行对照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小球崩解,肾小管结构消失,肾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未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促进肾缺血-灌注损伤后小鼠的恢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离贯众中活性组分,并研究其对老年肺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pH3的95%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制成粗提液,并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纸片法筛选活性部分,低压液相色谱做精分离,根据分离图谱的不同吸收峰位置来收集不同组分.采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多酚定性实验和Folin-酚法进行组分的总多酚定量,以液体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组分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贯众95%乙醇粗提液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将后者经低压液相色谱分离后共获得13个组分,组分2、3、4、8、9、11、12和13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及杀菌作用,其组分13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为4.29 μg/ml,MBC为8.58 μg/ml.结论 贯众经乙醇粗提并且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含有多种活性组分,具有较强的抑制及杀灭金黄色葡球菌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2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艳  范洪学 《吉林医学》2007,28(2):156-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如骨髓、外周血、脐血、脂肪、胎肺、胎肾等组织。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另外,MSCs还能够支持造血,对造血干细胞有扩增作用,共移植造血干细胞和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临床上MSCs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替代治疗等领域[1]。本文对MSCs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多分化潜能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来源1.1骨髓:目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 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②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及其血管6~7 h制作胰腺局部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诱导的MSC和骨髓细胞用DAPI标记,分别移植到实验组(移植MSC)和对照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并于2周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结果:①体外扩增的MSC诱导转化后,细胞由初期的长梭形变成多角形或圆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大部分细胞团呈亮红色,初步表明MSC可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坏死的胰腺组织被修复,变黑的胰腺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组织中存在核呈兰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的动物腹腔积水、粘连,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大鼠骨髓MSC可在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可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