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5篇 |
免费 | 498篇 |
国内免费 | 3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篇 |
儿科学 | 111篇 |
妇产科学 | 87篇 |
基础医学 | 395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1338篇 |
内科学 | 765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198篇 |
特种医学 | 2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622篇 |
综合类 | 2501篇 |
预防医学 | 930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1006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946篇 |
肿瘤学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400篇 |
2013年 | 329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424篇 |
2009年 | 398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407篇 |
2004年 | 361篇 |
2003年 | 375篇 |
2002年 | 348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328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263篇 |
1997年 | 284篇 |
1996年 | 254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颅脑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蛇凝血素酶1ku,术前15min静注蛇凝血素酶1ku;对照组患者术前15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抽取两组患者血样,测定凝血因子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PLT),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780 160)ml,治疗组患者平均出血量(560 135)ml,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FIB、PLT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蛇凝血素酶能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并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2.
雄性麻醉犬9只,硬脑膜外置套囊注盐水,阶梯升高7只犬的颅内压(ICP)至6.7,13.3和20.0kP3,观察每次升高ICP稳定10min后的血液动力学和垂体-靶腺轴激素及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ICP的阶梯性增高,血压也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但当ICP升至20kPa,心率反而变快,颅内灌注压明显降低.ICP升至各阶梯水平,T3均降低,皮质醇增高显著(P<0.05),T4和LH基本不变,TSH均<1 μg/L.光镜观察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结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孕妇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为降低耳聋患儿出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0例孕妇行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若孕妇为耳聋基因携带者,对其配偶同时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并对存在耳聋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600例正常孕妇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27例,携带率为4.5%。GJB2、GJB3、SLC26A4、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率分别为2.83%(17/600)、0.17%(1/600)、1.33%(8/600)、0.17%(1/600)。3对夫妻为同一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发现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2例,GJB2 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结论 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正常人群中有较高的携带率,听力正常的夫妻在孕前、产前行耳聋基因筛查可有效预防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l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9月13天。5个月时出现双眼无神,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混浊。临床表型及外周血α-L-艾杜糖苷酶(IDUA)活性检测符合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在4p16.3区域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缺失段为(980784-985463)×1;在c.911delT和c.76G>A存在1个杂合突变和一个半合子突变,均来源于母亲。结论 本例患儿为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黏多糖贮积症I型发病,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老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C组)67例,开腹组(OC组)56例。结果二组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5%(7/67),明显低开腹手术组26.79%(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详细评估其适应证以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重建术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科学护理方法。结果: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补片侵蚀1例,再次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好转。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并发症观察、功能锻炼对手术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7.
目的已知特发性室速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由于技术上的困难,目前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很少,本实验意在探索右室心室肌(RV)和RVOT的双孔钾通道电流(IK2p)的特性及其在RVOT-VT发生机制中可能参与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右室和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单细胞电流。结果 RVOT的稳态外向电流较右室的小。对稳态电流进一步研究发现,右室流出道和右室心肌细胞上均存在IK2p。右室流出道细胞的IK2p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右室细胞。结论首次在电生理水平上,证实了家兔右室心肌细胞上存在IK2p,RVOT心肌细胞的IK2p电流密度小于RV心肌细胞,是构成右室流出道APD离散度增大及外向电流降低的基础,从而易出现EAD,进而促进RVOT-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 TnⅠ)联合血气分析对急性肺栓塞(AAPE)诊断与危险分层。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1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根据c TnⅠ水平及血气分析阳性结果分为3组,A组(18例),B组(40例),C组(33例),分析各组c TnⅠ和血气分析阳性结果与APE患者诊断与危险分层关系。结果 C组D-Dimer阳性率、右心室扩大等项目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死率18.18%,显著高于A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0.00%比B组10.0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a O2、Pa CO2指标均低于A、B组,且P(A-a)O2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nⅠ阳性与阴性者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面积APE发生率45.45%,显著高于A、B组11.11%、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 TnⅠ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与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肺栓塞的预后指标,Sc T-n T水平越高,血气水平越低,表明心肌受损程度则越严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故患者预后差,应及时予以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凝血酶原(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相对活性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和FⅦa均显著增加(P<0.0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FⅡ及纤维蛋白原(Fbg)亦显著增加(P<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S)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1),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FⅡ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均<0.01)。两病例组比较,AMI组TF活性、抗原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更为显著(P<0.01);AMI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AICS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FⅦ:C在AICS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FⅦa及FⅡ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和AICS的发生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但其组织因子途径改变并不相同,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血液存在一定的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