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5篇 |
免费 | 498篇 |
国内免费 | 3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篇 |
儿科学 | 111篇 |
妇产科学 | 87篇 |
基础医学 | 395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1338篇 |
内科学 | 765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198篇 |
特种医学 | 2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622篇 |
综合类 | 2501篇 |
预防医学 | 930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1006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946篇 |
肿瘤学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400篇 |
2013年 | 329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424篇 |
2009年 | 398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407篇 |
2004年 | 361篇 |
2003年 | 375篇 |
2002年 | 348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328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263篇 |
1997年 | 284篇 |
1996年 | 254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脾胃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旴江医家危氏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方法:选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频数、关联分析。结果:按纳入标准后获418首方剂,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补益药(24%),理气药(13%),温里药(11%),解表药(11%),温性药所占比例达43%。药味以辛(36%)、甘(24%)、苦(23%)为主,药物归经排名前三的是脾(24%),胃(19%),肺(16%)。置信度在90%以上的关联药物组合模式有大枣、甘草+生姜;厚朴、陈皮+甘草;白术、人参+甘草。结论:危亦林治疗脾胃病重视补虚、散寒、除湿、理气。用药以补气药为主,常用理气药、解表药、化湿药。性味多辛甘苦而温。归经重脏轻腑,突出脾胃肺经。常用药组功效偏于调和脾胃、理气和中、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周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高血糖C57BL/6小鼠模型,以线栓法为基础使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使用行为学、组织化学、q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比观察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高糖并缺血组)大脑皮质区周细胞数量改变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及T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组缺血1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梗死脑组织水肿明显(P<0.05);高糖并缺血组再灌注24 h,α-SMA阳性细胞数目较同期缺血组更多,梗死区域水肿极严重(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高糖并缺血组α-SMA蛋白对应基因、α-SM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与缺血再灌注两种损伤机制同时作用于脑组织时,使脑组织损伤更严重,损伤区域α-SMA的表达增强,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利用骨架跃迁思想设计并合成新型水杨酰苯胺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5)拮抗剂.方法 将取代水杨酸与二取代苯胺缩合得目标化合物I-IV,用核磁共振和质谱进行结构确证,荧光测钙流法进行拮抗mglu5活性测定.结果 设计的目标化合物对mglu5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中化合物I拮抗活性最好,IC50为0.079μmol/L.结论 水杨酰苯胺类化合物为潜在的新型mglu5拮抗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 12 0例 ,随机均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 ,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 (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 :单纯芬太尼镇痛 ,0 4 μg·kg-1·h-1芬太尼 +5mg氟哌利多。KF1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4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KF2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8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 10 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 4 8小时内的静息镇痛评分 (VAS方法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 12小时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 (P <0 0 5 ) ,而在 12小时后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 (P <0 0 1)。KF1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 ,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05.
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的麻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腔镜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全部心内操作 ,胸部切口小 ,术后康复快 ,易为患者所接受。常规间歇正压通气(IPPV) ,因肺动度过大严重影响胸腔镜下的手术视野 ,干扰手术操作。合理进行术中通气并减小对手术视野的影响 ,是此类手术麻醉的关键。本文比较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和开胸室缺修补术的麻醉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 2 7例 (胸腔镜组 ,V组 ) ,ASAⅡ~Ⅲ级室间隔缺损患者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 5~ 2 7(14± 7)岁 ,体重 15~ 6 7(38 5± 16 8)kg。同期接受开胸室缺修补术病人 2 0例 (开胸组 ,… 相似文献
106.
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C)在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EC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CB1受体可产生镇痛效应.现综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的特性在慢性痛和应激性镇痛(stressinduced analgesia,SIA)中的作用,以及支持EC在棘上水平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matter,PAG)、延脑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和杏仁核镇痛的行为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脊髓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9例脊髓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胸髓萎缩2例,胸髓萎缩7例,均表现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病变症状;痉挛性截瘫9例,感觉障碍5例,下肢腱反射活跃、亢进9例,病理征阳性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显示脊髓萎缩性改变9例;脊髓矢状径分别为3~5.5mm,脊髓矢状径与脊蛛网膜下隙矢状径比值<0.5。结论:脊髓萎缩症系脊髓慢性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特征及MRI改变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监控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破口;术后即行DSA.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以后每隔1年行CTA随访,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内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结果 腔内修复后,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6例,其中2例内漏在cuff植入后消失;2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漏血少,假腔显影浅淡,未予处理;术后3个月发现1例内漏仍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Ⅱ型内漏2例,因漏血少,未予处理.术后6个月发现其中自行封闭1例;另1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78例患者中,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者15例.其中2例出现左上肢窃血综合征,并伴有乏力症状;2例2年后出现脑梗死;1例6个月后出现Stanford A型夹层而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余患者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近期随访结果表明,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9.
食管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esophagus,GIST)较为罕见,是食管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食管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2008年1月互2010年12月,我们为5例食管微小间质瘤的病人通过术中胃镜定位顺利切除了肿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3例,女2例;年龄26 ~ 58岁,平均45 6岁.体检发现3例;因暖气、反酸行胃镜检查发现2例.全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食管钡餐检查,其中食管微小间质瘤发现于胸上段食管2例,胸中段食管3例.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11岁。因反复发作肺炎、心力衰竭加重1年入院。自幼既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活动耐量较同龄者小,生长发育明显滞后。6岁时于当地县医院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未作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查体:身高120 cm,体重26 kg,体表面积约为0.957 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