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婴儿复杂先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5月,40例在体外并行循环下行双向格林(Glenn)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个月~1岁,平均年龄(0.73±0.21)岁,体表面积(0.28±0.06)m2。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75±6)%,术前肺动脉压(12.12±3.42)mm Hg。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胸腔积液3例,乳糜胸2例)。术后肺动脉压(18.34±2.52)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84±7)%。结论 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I期Fontan手术的紫绀型肺血减少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式,可缓解患儿早期的缺氧状况,促进肺血管发育,为二期手术创造了机会。提倡对于难以Ⅰ期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干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的35例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35个月,体重3.5~12.5 kg,平均(5.2±2.2)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23例,邻近动脉导管处12例;其中3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3,0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0例伴有房间隔缺损,3例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2,例伴有法洛四联征。结果本组35例中,2例死亡,余3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7年,1例半年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家属放弃治疗,未进一步治疗。3例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术后再狭窄,继续随访中,其余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术前心功能差和术后长时间机械呼吸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狭窄是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患者主要的晚期并发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纠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α、IL-6、IL-8。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①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②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的方法.方法分别给新生SD大鼠胸腺或腹腔内注射2.5×107个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8~10周龄时行Wistar及第三品系大鼠供心移植.结果胸腺或腹腔注射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者移植Wistar大鼠心脏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胸腺注射者平均存活时间超过60.4*!d(P<0.001),腹腔注射者平均存活时间为15.8*!d(P<0.02),而第三品系大鼠的心脏移植后平均存活9.2*!d(P>0.05).结论单一胸腺或腹腔内注射同种脾细胞可以诱导新生大鼠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5.
在突发自然灾害时, 地理环境恶劣, 地面救援远远不能满足患者急迫的救治需求, 此时航空救援(air ambulance)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快捷高效的救援方式, 同时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更大的生存希望, 已成为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2]。近些年, 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系统虽有所发展,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尤其在携带机械循环辅助(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装置进行重症患者转运方面[1,3,4]。回顾河南突发特大暴雨, 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医院受灾而致断水断电断网, 同时与外界交通和通讯中断, 患者生命难以维持, 紧急启动航空救援。本文通过我院的实际工作经历, 总结和探讨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时, 携带多种器械及MCS装置急诊航空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可行性与过程管理, 同时为其他医疗机构的航空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病儿男,3岁。体重12kg。生后即全身发绀。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VI级粗糙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5,两肺血偏少。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造影检查示主动脉(前)、肺动脉(后)呈前、后位,中度肺动脉瓣狭窄,主肺动脉及分支发育好,膜部室间隔缺损1.8cm,左心室发育好。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平卧位和右侧卧位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左腋下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8例干下型VSD患者行VSD封堵手术,术中分别行平卧位TEE和右侧位TEE检查,比较2种体位下相同多切面VSD直径、VSD部位、有无主动脉瓣脱垂、瓣膜反流情况及VSD与主动脉瓣的距离。结果术中平卧位下TEE测量的VSD直径[(5.10±1.23)mm]、VSD与主动脉瓣距离[(1.52±0.90)mm]、主动脉瓣轻度反流[(0.71±0.22)cm~2]和三尖瓣轻度反流[(1.02±0.21)cm~2]与右侧卧位下测量值[(5.24±1.56)mm、(1.70±0.50)mm、(0.81±0.40)cm~2、(1.04±0.16)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体位下TEE证实VSD均为干下型;经左腋下小切口成功封堵36例,2例因新发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成功;随访3~24个月,封堵成功的36例患者无明显瓣膜反流、残余分流,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移位、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体位变化对TEE相同多切面监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右侧卧位时TEE引导封堵治疗直径≤8mm的干下型V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8年 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CAVSD患儿74例。所有患者术中行房室瓣成形,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 74例CAVSD 患儿中,单片法11例,双片法28例,改良单片法35例。改良单片法与双片法的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单片法短于双片法。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死亡原因:1例因低龄、低体重,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瓣膜成形效果差,术后出现瓣膜反流、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儿均顺利出院。随访72例,随访时间4~33个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二尖瓣轻度反流13例,轻至中度反流4例,3例有1~2?mm的VSD残余分流。结论 CAVSD肺血管病变较早,应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矫治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妥善处理房室瓣,避免术中房室传导阻滞及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 在诱导新生期大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将2 .5 ×107 个Wistar 大鼠脾淋巴细胞注入新生SD 大鼠胸腺内,4~6 周龄时取其脾淋巴细胞与Wistar 大鼠脾淋巴细胞(20 Gy X 射线照射) 进行混合培养, 于72 h 测定IL4 和γ干扰素(IFNγ) 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IL4 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455±85) ng/L和(145±46) ng/L; 对照组则分别为(139 .2 ±46 .3) ng/L和(470±102) ng/L, 两组比较,IL4 和IFNγ含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01) 。结论 IL4 在新生期大鼠免疫耐受的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