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93例成人髁状突骨折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张口型、咬合情况、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4例,随访2—8年。经非手术治疗后平均张口度36删,90%咬合良好,未发现严重面型不对称及张口型偏移,未见关节强直。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摘除髁状突5例,张口受限,咬合不佳,平均张口度25mm,效果不满意。结论 非手术治疗为大多数髁状突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严格选择适应症,摘除髁状突应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内科的225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NRAS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有36例(16%)患者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全部为错义突变,33例突变位点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2例位于3号外显子61号密码子,1例位于4号外显子109密码子。中位突变比例为21.99%(1%~49.85%)。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4(9~85)岁。年龄分布、前期血液病史、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与无NRAS患者差异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伴有NRAS突变组的患者一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高于NRAS野生型组(P=0.033),但复发率也较高(P=0.055)。伴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2个月,无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8个月,两组OS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5);两组患者的RFS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采用“3+7”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40个月,8例采用DEC+CAG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5个月(P=0.027)。36例患者中31例伴有其他基因突变,生存分析显示NRAS同时伴DNMT3A突变组患者的预后更差(P=0.019)。结论:AML患者NRAS突变率16%,均为错义突变,大部分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伴有NRAS突变的患者CR率高,复发率也高,RFS时间短于无NRAS突变组。“3+7”方案诱导治疗缓解率更高。NRAS伴DNMT3A突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痛阈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针组、侧脑室假注射组(假注射组)、侧脑室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组(CRF组)、侧脑室注射CRF电针组(CRF电针组)、侧脑室注射CRFA组(CRFA组)、侧脑室注射CRFA电针组(CRFA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慢性束缚复合强制性冷水游泳复制慢性疲劳模型。假注射组行侧脑室假注射,CRF组、CRF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注射,CRFA组、CRFA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拮抗剂注射。模针组、CRF电针组、CRFA电针组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进行力竭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热板测痛实验检测疲劳状态及痛阈。结果:造模后,造模各组力竭游泳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水迷宫时间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5),热痛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模针组、CRF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迷宫时间明显缩短(P0.05),热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CRFA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水迷宫时间、热痛时间较模型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可改善慢性疲劳大鼠体力和脑力疲劳以及易感疼痛情况,下丘脑CRH是电针治疗作用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3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机体应对外界各种急性或慢性应激的反应中枢,其最高反应中枢是下丘脑室旁核,HPA轴的激活除需应激刺激外,还受到中枢核团的调节作用,随之分泌CRH、ACTH、CORT 3种激素,使机体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机体长期受到应激刺激则使HPA轴处于异常状态,CRH、ACTH、CORT 3种激素分泌异常,机体出现相应的疾病。目前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使CRH、ACTH、CORT 3种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调整HPA轴功能,但其作用究竟是通过下丘脑室旁核及垂体、肾上腺的作用,还是通过脑内其他中枢核团的调节起效,其内在机制需要今后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实施全麻时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差异与相关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全身麻醉患者35例,同时监测患者IoC与BIS。采用分步诱导法,丙泊酚TCI输注。记录并比较丙泊酚血浆浓度1.5μg/mL~4μg/mL时IoC与BIS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对比患者基础、意识消失、意识恢复以及插管前后IoC与BIS值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基础IoC与BIS值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意识消失与意识恢复时两者均低于基础值(P<0.05)。意识消失时IoC值为49.9±4.35,低于BIS(P<0.05)。清醒时IoC为80.4±4.71,高于BIS(P<0.05)。随着丙泊酚血浆浓度升高IoC与BIS直线下降。丙泊酚血浆浓度4μg/mL时IoC为49.3±4.05,较前一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与BIS(42.7±6.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时BIS与loC值的相关系数r为0.971(P<0.01),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插管时IoC为55±5.37,高于插管前,并高于同期BIS值(P<0.05)。结论:丙泊酚TCI实施全身麻醉时IoC能良好地反映患者意识水平,与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实时反映气管插管刺激对于脑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骶管阻滞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曲马多,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后镇痛时间、疼痛评分、镇痛次数、睡眠质量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和单独应用曲马多、罗哌卡因能否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3年2月于我院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6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年龄1岁-6岁,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22例):0.2%罗哌卡因1ml/kg组(L组)、0.2%罗哌卡因1ml/kg+曲马多1.5mg/kg组(LT组)、0.9%氯化钠1ml/kg+曲马多1.5mg/kg组(T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观察并记录镇痛维持时间(骶管阻滞到术后第1次镇痛给药的时间),术毕患儿清醒1、2、4、6、12、24h三点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次数,睡眠质量满意度评估,并发症等。结果镇痛时间比较,LT组(14.5±2.5)h比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3组疼痛评分在2h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到6hT组与L组、L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LT组、L组比较,术后24h所需镇痛次数明显加(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L组为18%,而LT组、T组为0。3组患儿术毕清醒均未出现运动神经阻滞,呕吐次数也无明显增加。LT组100%的患儿父母对患儿术后24h睡眠质量满意度为优和良。结论0.2%罗哌卡因1ml/kg复合曲马多1.5mg/kg骶管阻滞用于6岁以下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镇痛(14.5±2.5)h,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38.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征,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可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或合并动脉栓塞引起患肢坏死,致死致残率较高.我院自2006-01~2008-05通过股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分娩,观察组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缺氧发生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6.67%、新生儿缺氧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13.29±3.54)h短于对照组的(17.33±4.72)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61±0.86)分低于对照组的(7.66±3.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能够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40.
孙荧  李颖  范丹 《眼科新进展》2016,(5):494-497
随着多年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自噬分子机制和形态特点的了解逐渐深入。自噬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自噬过度还是自噬不足都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视网膜病变中自噬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