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吴卫江  惠国桢  吕然博  苗宗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75-179,I0006
背景:脊髓损伤高发且后果严重,至今尚无有效措施挽救丧失的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一类特殊胶质细胞的移植引起关注。 目的:观察人胚嗅鞘细胞和大鼠胚胎脊髓共同移植在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索再生方面是否产生协同作用。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人胚嗅鞘细胞组10只、鼠胚胎脊髓组10只、联合移植组10只,模型组6只。②取12周左右的流产新鲜人胚胎(产妇知情同意)用于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③取孕14d的SD大鼠1只,施行剖腹手术将胎鼠连同胎膜一同取出,用于新鲜胚胎脊髓的制备。 方法:①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半切洞模型。模型组在损伤洞腔内填塞明胶海绵加全培养基8μL,在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相同培养基2μL;人胚嗅鞘细胞组明胶上给予嗅鞘细胞悬液8μL,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鼠胚胎脊髓组将组织碎块直接填塞在洞腔内,外覆明胶;联合移植组将同样大小的胚胎脊髓填塞在洞腔内,然后用微量加样器将8μL的嗅鞘细胞悬液注入洞腔,外覆明胶,在洞腔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按层缝合肌层皮肤。②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结合病理学观察,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逆行示踪技术,评价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对神经元存活、纤维再生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胚嗅鞘细胞体外培养及纯化。②体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③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测定结果。④移植物及受损脊髓修复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⑤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示踪对各组被  相似文献   
72.
脊髓半切洞损伤后人胚嗅鞘细胞移植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 ,从而选择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2 0只SD大鼠分成 3组 ,制成脊髓半切洞模型 ,第 1组予损伤后即刻移植细胞 ,其余 2组分别予伤后 2周和 4周移植等量的细胞 ,每组动物均饲养 1月后处死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 ,应用HRP TMB神经示踪计数伤侧中脑红核大细胞的数量 ,间接评价脊髓轴索再生的程度。结果 无论是神经功能评定还是中脑红核大细胞计数结果 ,伤后 2周和 4周组的动物均优于伤后即刻移植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伤后 4周组要优于 2周组 ,但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脊髓损伤后延期进行细胞移植效果要优于伤后即刻移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膜材料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桡骨中段1.5cm长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细胞材料复合物)、对照组(单纯植入丝素蛋白材料)、空白组(不植入修复材料).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X线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情况.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膜材料上生长情况良好.术后2,4,8,12周放射学检查新骨生成以及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结论 丝素蛋白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修复兔桡骨缺损,可以作为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的全新来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adopting the silk fibroin biomaterial as the scaf-fold for bone marrow mesechymal stem cells(BMSCs) in the repair of rabbit radial defects. Methods BMSCs were isolated and co-cultured with the silk fibroin biomaterial in vitro.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these cells on the scaffold was observed under electronic microscope. Bone defect models were made by removing 15 mm length of midshaft radial bone in 24 New Zealand rabbits. Animals were randomly de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which the BMSCs seeded silk fibroin scaffold were transplanted, control group in which simple silk fibroin bioma-terial scaffold was adopted and blank group in which rabbits were left untreated. The repair of the defects was observed at 2, 4, 8, 12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abbits BMSCs grew well on the material and the animals treated with grafts exhibited new bone formation. Result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ppare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2, 4, 8, 12 we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5.
血必净注射液对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2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7天.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以及治疗第4、7天患者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第4、7天各凝血参值、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MODS患者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的前体干细胞,其表型分化尚不成熟,因此在同种异体移植后无排斥反应或反应较弱。但是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化学和生物诱导物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系统定向分化的因素比较复杂。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1/2009-03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完成。 材料:骨髓来源于人髋关节手术时的松质骨碎片或髂骨游离移植。 方法:首先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将来自2个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1×105/孔)等比例加入96孔板中,根据不同效靶比E/T ratio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中分别选择两种诱导培养基,方法1诱导:DMEM+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方法2诱导:DMEM+2%二甲基亚砜+100 μmol/L丁羟茴醚。 主要观察指标: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呈正比。②方法1诱导2 h后,光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向核收缩,呈典型核周体形态。3~5 h后多数细胞能形成神经元样细胞形态,但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3 d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部分细胞之间拉成网状。染色可见60%~7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5%~5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下降为3.4%。方法2诱导2 h即可见细胞体积变小,形成双极或多极的细胞体,可持续诱导48 h,后大部分细胞浮起死亡。染色可见40%~5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5%~4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在诱导2 h时一过性上升到63%,48 h时下降为1.6%。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能力并且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背景:脊髓损伤高发且后果严重,至今尚无有效措施挽救丧失的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一类特殊胶质细胞的移植引起关注。目的:观察人胚嗅鞘细胞和大鼠胚胎脊髓共同移植在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索再生方面是否产生协同作用。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人胚嗅鞘细胞组10只、鼠胚胎脊髓组10只、联合移植组10只,模型组6只。②取12周左右的流产新鲜人胚胎(产妇知情同意)用于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③取孕14d的SD大鼠1只,施行剖腹手术将胎鼠连同胎膜一同取出,用于新鲜胚胎脊髓的制备。方法:①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半切洞模型。模型组在损伤洞腔内填塞明胶海绵加全培养基8μL,在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相同培养基2μL;人胚嗅鞘细胞组明胶上给予嗅鞘细胞悬液8μL,损伤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鼠胚胎脊髓组将组织碎块直接填塞在洞腔内,外覆明胶;联合移植组将同样大小的胚胎脊髓填塞在洞腔内,然后用微量加样器将8μL的嗅鞘细胞悬液注入洞腔,外覆明胶,在洞腔上下各1mm处注射细胞悬液2μL,按层缝合肌层皮肤。②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结合病理学观察,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逆行示踪技术,评价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对神经元存活、纤维再生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胚嗅鞘细胞体外培养及纯化。②体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③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测定结果。④移植物及受损脊髓修复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⑤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示踪对各组被标记的皮质及中脑红核神经元的定量分析情况。结果:①人胚嗅鞘细胞大部分呈双极纺锤型,培养5~7d左右,细胞相互交织成网状,可见大量细胞分裂相。纯化后的细胞纯度为85%。②P75阳性细胞率为(83±7)%,大约(81±6)%的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91±9)%的细胞呈Vimentin阳性,Nestin阳性率为(77±5)%。③术后3~5d,模型组伤肢开始挛缩,正常侧下肢活动稍受限,其余3组少见明显挛缩症状。从术后2周开始,各组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幅度明显增快,联合移植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模型组[(6.2±1.13),(5.0±1.15),(3.9±0.88),(3.3±1.03)分,P<0.05]。④人胚嗅鞘细胞组、联合移植组均在移植部位及移植区2.0~5.0mm范围内见到P75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双极或多极细胞,同时多极细胞中发现碱性蛋白( )颗粒。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脊髓缺损灶内存在大量MAP2阳性反应的细小神经元。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联合移植组在脊髓缺损区内都不同程度观察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尤以联合移植组最为明显,模型组未能找到神经丝阳性纤维存在。⑤模型组损伤侧神经元基本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而联合移植组标记的皮质、中脑红核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高于人胚嗅鞘细胞组、鼠胚胎脊髓组(P<0.05)。结论:嗅鞘细胞和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在加快大鼠的功能恢复中起到了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背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在成人骨髓的数量以及分化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不同的胎儿组织被用来研究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胎盘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在羊膜和绒毛膜等来源于胎儿的组织,其抗原表达、分化潜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相似。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2/2009-03在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 材料:在产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临床正常剖宫产之足月健康产妇的新鲜胎盘组织,所选择的胎盘脐带附着点均在胎盘中央或稍偏位,大小及质量在正常范围内。 方法:将胎盘组织分为3组,分别是中央带组即脐带附着处,边缘带组即距脐带附着点最远处和中间带组即两者之间中点处。分别全层连续切片,以抗CD166、抗CD44、抗CD29分别做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分布区域,采用HPIAS-1000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同时应用整体灌注的方法分离培养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和第6代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 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及分布情况,分离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细胞表面标志。 结果:3个标记物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细胞的分布情况较一致,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下及血管附近间质内;胎盘中央带阳性细胞较集中,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强,边缘带阳性细胞稀少,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弱。整体灌注的方法可以分离培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原代以及第6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和HLA-Dr,两代细胞表达强度无明显区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相一致。 结论:胎盘各部位均存在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的细胞,细胞的分布与血管有一定的相关性,脐带附着处下方胎盘组织相对其他部位可能为间充质干细胞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