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实验运用体内体外结合检测环境诱变物/致癌物方法,测试了从林县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两菌株提取物261—B_2—3和C_(12)b3—2的诱变性。结果显示,两株提取物能直接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升高及染色体畸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差异极显著(P<0.01)。经小鼠体内代谢后,这两株提取物仍能诱发细胞SCE频率升高。说明两株提取物经小鼠体内代谢前后均具有诱变活性。本文还叙述和讨论了体内体外结合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用雌雄 Wistar 大鼠90只,分别喂饲黑曲霉饲料(黑曲霉组),黑曲霉饲料加亚硝酸钠(黑硝组),玉米面加亚硝酸钠加黑曲霉发霉的饲料(玉硝黑组)及喂饲未经发霉处理的玉米面(对照组)。三个实验组均诱发了大鼠前胃的各种类型上皮增生和乳头状瘤。黑曲霉组和黑硝组各诱发1例前胃可疑癌。结果表明,三种黑曲霉饲料对大鼠前胃均有较弱的致瘤作用。其中黑曲霉饲料加亚硝酸钠致瘤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4.
本实验检查了5株从林县粮食中分离出的互隔交链孢霉玉米面培养物的乙醇和乙醚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F)的影响。5株乙醚提取物不同程度的均使SCE频率明显升高,其中3株的低浓度应用液(5—10μg/ml)便可诱发SCE频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5.
本文观察了互隔交链孢霉的产物之一──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给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AME,结果表明;低浓度的AME(54.5mg/kg体重)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随着AME浓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6.
有多种亚硝胺可诱发动物食管癌。亚硝胺可由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体内、外合成。关于霉菌与食管癌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有所注意,但尚未有诱发出动物食管癌的报导。现将我省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87.
作者们曾用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分离的串珠镰刀苗诱发了大鼠的肿瘤。为了进一步探讨其致癌性,特进行此实验。村料和方法:以林县的玉米面灭菌后,接种串珠镰刀菌,26°—28℃培养8—10天。将此培养物用70%乙醇提取。提取物称串醇提取物。实验用Wistar大鼠60只,分为3组:①对照组;动物20只,喂未经发霉的玉米面;②串(?)组:动物17只,每天口服串醇提取物1毫升(ml=1.5g培养物);③串乙亚组:动物23只,每天口服串醇提取物1毫升和  相似文献   
88.
大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如何有效防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肾损伤与肾移植过程中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相关实验表明水通道蛋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变化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2在大连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雌性Wiste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又分为术后1,2,3,5,7 d 5个时间点组,8只/组,建立大鼠左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所有大鼠均摘除右肾,游离左侧肾蒂,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阻断出入肾脏血流,40 min后重新恢复肾脏血液灌注.当松开动脉夹后肾脏在2~5 min内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成功,肾血管无血栓形成,关腹.若超过5 min肾脏颜色仍然未转为鲜红色则认为肾脏有血栓形成,排除出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夹闭,40 min后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于缺血再灌注损伤1,2,3,5,7 d处死大鼠,留取尿液、血清、肾脏标本行尿常规、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学及水通道蛋白-1的免疫组化、RT-PCR检测.结果: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尿量增多、尿渗透压降低,血肌苷、尿素氮升高症状;苏木精-伊红染色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水通道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这些变化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1 d时最低,至缺血再灌注损伤 5 d时恢复正常.结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减少可能是急性肾衰竭时反映肾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9.
用亚硝酸盐形成法测定了青中年期63例、老年前期51例及老年期36例健康人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and zinc-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及含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的活力。结果表明随增龄机体总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但同一年龄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SOD在不同年龄阶段下降幅度亦不同,CuZnSOD在老年前期降低显著,MnSOD则在老年期明显下降。结果提示随增龄SOD同工酶活力下降致自由基净水平增加可能是引起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的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变化规律及肝动脉缓冲效应(HABR)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及肝动脉阻力系数(RI)进行监测.结果 移植术后1 d门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加快(P<0.05).而肝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肝动脉RI增高,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动脉R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急性排斥反应时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速度变慢,肝动脉RI呈增高趋势,肝动脉血栓及动脉狭窄表现为肝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完全消失,肝动脉RI增高.结论肝移植术后肝脏的血液流变学发生一系列变化,HABR对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移植后肝脏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过程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