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9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1、CD 62 p表达的变化 ,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 10例作对照。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胃癌患者CD41、CD62 p表达增多 ,晚期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手术的进行 ,CD 41、CD62 p含量逐渐升高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3 0min达高峰 (P <0 .0 1) ,至术后第 7天 ,CD 41、CD62 p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结论 胃癌患者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和释放增加 ,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 ,术后随时间延长 ,血小板活化程度逐渐恢复。因此在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内应注意防凝抗凝 相似文献
112.
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生命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进程,包括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死亡与凋亡、体内生化代谢等。成熟miRNA通过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到靶mRNA上,依赖于序列的互补性机制、剪切或阻遏靶mRNA、沉默基因的表达。miRNA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的表达谱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起到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NA通过沉默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肿瘤细胞在miRNA表达谱上的特异性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项生物标志物,同时也为调控miRNA表达以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靶点。以miRNA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还可与传统的化疗结合起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为肿瘤的生物治疗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3.
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联合紫杉醇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TRAP—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SK—BR-3)和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的端粒酶活性;进行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并与野生型腺病毒wtAd5进行对比,验证CNHK300选择性复制和选择性杀伤能力;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进一步考察CNHK300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用Westernblot检测腺病毒E1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均为阳性,而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株端粒酶为阴性。CNHK300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病毒增殖能力与野生型腺病毒相似。两者也具有相似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在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中,CNHK300病毒增殖能力较wtAd5明显减弱,同时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减弱。CNHK300病毒和紫杉醇联合应用,较同样剂量的两者单独应用,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CNHK300病毒EIA可以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在端粒酶阴性的正常成纤维细胞中不表达。结论: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可选择性地在某些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复制,并产生溶瘤作用。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 μg/L) 。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 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15.
116.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对于早中期食管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但其5年生存率尚不能令人满意,仍停留在20%~40%,而分子靶向基因治疗是极具潜力的辅助疗法,人们正逐步尝试将其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慢性非甲-庚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多种血清及组织学方法,并与同期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非甲-庚型肝炎具有以下临床及病理特征:①青年男性发病居多,无输血及输血制品史,无季节性及家庭聚集性;②起病隐袭,无明显急性病程,肝病症状及体征少而轻;③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且反复波动;④肝细胞炎症改变轻,退行性变明显,不同程度脂肪变性较为突出。结论:该型肝炎可能系一种或一种以上新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8.
化疗药物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Cryptophycin(CPP)、长春新碱 (VCR)、阿霉素 (ADM)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 3种药物不同的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所诱导的癌细胞凋亡的结果。结果 :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作用下 ,用光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均能观察到肾癌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凝胶电泳证实有DNA裂解的现象。诱导凋亡的效率CPP >VCR >ADM。结论 :抗肿瘤药CPP、VCR、ADM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发生 ,对指导临床肾癌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 (cyclin)D1的扩增和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斑点法和差异PCR方法 ,对 4 0例肺癌组织及 4 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cyclinD1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研究。结果 :肺癌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 6 5.0 % ,高于正常肺组织的 2 2 .5% ;肺癌cyclinD1基因扩增的阳性率达 55.0 % ,也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 17.5% ;肺癌cyclinD1的高度扩增和过度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cyclinD1基因的高度扩增和过度表达状态在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定肺癌恶性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20.
细胞凋亡的形态代谢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长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12(4):346-348
细胞凋亡的形态代谢特点及生物学意义苏长青综述龚西审校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最早由Kerr等[1]于1972年提出,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一直未受重视。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