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琴  苏绍玉  王琪  黄红玉  黄希  冯先琼 《广西医学》2022,44(21):2526-2531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458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儿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儿科护士的知信行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458名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为(202.13±18.46)分,其中知识维度得分为(60.30±9.51)分,态度维度得分为(79.30±6.96)分,行为维度得分为(78.16±7.89)分。不同工作年限、技术职称、育儿经历及所在科室的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是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识处于较低水平,儿童发热管理态度及行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可影响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名葡萄球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斑 ,其上皮起皱 ,伴大片表皮剥脱 ;粘膜常受累 ,表现为结膜炎、口腔炎 ,并伴有发热、厌食、呕吐和腹泻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致死亡。我科1996~ 1999年收治 4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经过抗感染、支持治疗及精心护理 ,全部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例患儿中男女各 2例 ,日龄最小 10天 ,最大 2 5天 ,平均日龄 17 5天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其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水疱 ,剥脱伴糜烂 4例 ,口腔炎 …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玻璃酸酶等药物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可以使血肿的消退时间缩短,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本文主要介绍了玻璃酸酶等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此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培训培训者(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经过TTT培训的培训师对新生儿科50名护理人员采用TTT的集束化教学培训方法,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流程,采用小班教学、培训分组、课前破冰、理论讲授与技术操作相结合、有奖抢答、情景模拟、现场问答、要点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采用培训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培训前后的复苏考核成绩,调查培训后的满意度。满意度分别从课程内容、培训师及个人收获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50名培训者培训前后理论得分分别为(77.72±10.88)、(93.42±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5,P=0.000)。培训后满意度达100%的条目包括课程内容切合实际、便于应用;培训方式生动多样、鼓励参与;培训师课堂气氛和吸引力;对自身工作上的帮助程度及对这次课程的整体满意程度;满意度最低的条目为课程时间安排,为86%。结论基于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可有效提高相关理论水平,被培训者总体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危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血行感染)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8 508例出院病例进行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51例,医院感染率为4.1%.在35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中有新生儿血行感染26例,均为危重新生儿及早产/极低体重儿.结论 高危新生儿发生医院血行感染与患儿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及医院环境污染等关系密切.加强对重点患儿的管理、对侵入性操作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及消毒等环节的管理是降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 34周早产儿出生后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策略对入院体温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及2017年1~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房出生后1 h内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5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干预组(173例),采用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措施;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照组(164例),采用常规的体温管理方法。结果 干预组患儿入院平均体温高于对照组(36.4±0.4℃ vs 35.3±0.6℃,P < 0.001)。干预组入院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6% vs 97.6%,P < 0.001)。干预组患儿入院1周内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 vs 31.7%,P < 0.05)。结论 对早产儿出生后1 h内实施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可降低其入院低体温的发生,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65例(81%)认为已做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42~120(97.00±14.00)分;适应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7.78±1.7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您知道多少有关孩子出院回家后在家需要您照顾的事项"(6.10±2.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及住院时间不同,母亲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35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为32~33+6周、住院时间≤15 d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隐患,提出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方法通过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新生儿科病房环境进行消毒管理,查找医院感染隐患,定期监测。结果该医院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方法不正确,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是新生儿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加强新生儿科病房人员、环境、婴儿用品和医疗用品的管理,落实手卫生制度,定期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19.
规范新生儿科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项目及方法,探讨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技能及应急处理能力的方法。通过临床调查确定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急救操作及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项目,规范各项操作流程,采取理论讲解、操作演示、视频教学、情景演练等培训方式,按操作实施的重要性、普遍性等顺序的操作培训计划,陆续对护士进行由浅入深的培训。操作培训后及时进行考核,强化掌握要点。考核方式采用设置场景操作、临床实施时环节考核等,增加实际应用中的应急处理,提高新生儿科护士的临床思维。共规范我科94项与新生儿相关的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涵盖临床操作项目的90%以上,保证了临床操作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操作培训成绩由培训前的94.22分提高至培训后的97.34分。规范的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流程为临床实施操作及考核提供了理论保障,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技术操作的掌握准确度及灵活性,多样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对新生儿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保证了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及其配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传统的护理文书已不适应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医疗市场的需求,尤其像NICU这种集中收治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且没有家属陪护的病房,迫切需要对其护理文书的内容进行完善及书写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