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对于38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应用针灸、推拿按摩、Bobath法矫正拇指内收及康复护理,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8例脑瘫患儿干预前后拇指内收肌肌张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正常化23.68%,显效26.32%,好转47.37%,无效2.63%。结论综合康复训练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矫正脑瘫患儿拇指内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2.
正"医生,我宝宝现在四岁了,讲话还是吐词不清楚,该怎么办?"在门诊,经常有家长这样问康复科医生。有一部分正常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出现说话口齿不清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功能性构音障碍,指的是无任何解剖、生理或神经系统方面原因引起的不能发出正常的标准的言语声,表现为语言不清、吐字不准。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并在  相似文献   
23.
小儿脑性瘫痪双下肢痉挛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儿脑性瘫痪病例中,痉挛型双瘫除表现有脑性瘫痪的一般表现如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外,其显著的特点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内收交叉、尖足、不能独站。我们中心自 1995年 10月~ 2000年 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358例。除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外 (如针灸、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 ),主要以运动疗法: Bobath手法等训练 [1],疗效很好。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358例患儿中男 282例,女 76例; 3岁 26例,其中轻度 189例、中度 107例、重度 62例。诊断标准以燕铁斌的“ GSI”为标准 [2]。 1.2运动疗法 (1)被动运动:① 患儿仰卧位,训练者握住患儿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使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达到最佳疗效的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运动疗法主要是(Bobath和Vojta法)[1],结合针灸,穴位注射,经络导平,高压氧治疗及脑活素等综合康复治疗及身心护理。结果经过1~4个疗程康复治疗后,总有效100%。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ZKS正常化的关键,也是预防脑瘫的关键,而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得以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运动疗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对发育迟滞患儿的大运动和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康复治疗的124例发育迟滞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评定工具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适应性发育商和大运动发育商。对照组予以早期认知干预,改善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观察组予以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改善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干预3个月后复查前3个项目观察效果。结果 2种干预方法均能增进发育迟滞患儿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尤其大运动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大运动和适应性增加值平均分别为(1.93±8.36)分和(9.24±11.82)分,而观察组分别为(21.04±13.20)分和(13.72±1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大运动与适应性发育商呈正相关性。结论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更能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大运动和适应性功能,尤其是大运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7.
珊珊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家人围着这“小不点”转来转去,忙得不亦乐乎。“珊珊2个大月时就好有劲,扶着往腿上一站,两条腿站得笔直,做婴儿抚触时也好有劲,两条腿伸得好直弯不起来;现在已有6个月的珊珊更有劲了,站起来两个脚尖着地,两个小手握着拳头,用很大的劲才能把她的小手打开。”打预防针的时候妈妈得意地介绍着。“那你赶紧找专家看看,你宝宝肌张力太高了。”护士着急地叮嘱。  相似文献   
28.
小儿脑瘫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相应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2001年来小儿脑瘫康复中心住院病例617例,通过logsti回归寻找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小儿脑瘫病房院感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与患儿营养程度、住院天数、年龄、陪护人数等有明显关系.结论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是降低小儿脑瘫病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Cerebral Palsy-Gross motor Function Questionnaire,CP-GMFQ)在脑瘫儿童康复门诊中的实用性,为家长了解病情与指导家庭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55例脑瘫儿童进行评估,同时让患儿家长采用CP-GMFQ进行自评,对两个量表结果的相关性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P-GMFQ与GMFM-88的相关性较高(r=0.93),家长可顺利完成该自评量表。【结论】CP-GMFQ有助于脑瘫儿童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并指导其家庭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6例脑瘫患儿分为家训组86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家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每天1—2次,每次20—40分钟,2—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大运动能评定)。结果家训组和对照组大运动能评定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家训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