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后胰漏发生率为5%~25%,病死率为20%~50%.本文回顾我院近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对胰漏的发生和胰肠吻合方式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 1 8例老年壶腹部肿瘤患者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壶腹部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消瘦和上腹不适。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十二指肠镜、CT、ERCP。无手术死亡 ,术中平均失血 80 (50 1 50 )ml,平均手术时间 1 0 0 (60 1 50 )min,5例发生并发症 (2 7 7% ) ,3例肿瘤复发 ,1例死亡 ,1例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带瘤生存 ,其余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创伤小 ,恢复快 ,效果满意 ,对于部分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3.
门静脉高压症的任何手术方式都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肝脏功能、年龄以及手术时间有关。本文主要介绍分流术和断流术这两种手术后的并发症。1出血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发生于术中,也可发生于术后。绝大部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原发病因为肝硬化,手术前有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如果同时合并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数量也减少,较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术中出血:断流手术需要切除脾脏,脾切除时有2%~3%的患者可能发生大出血。…  相似文献   
34.
我们通过建立人为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旨在为肝组织工程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外周血由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并志愿提供,由山东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粒细胞刺激因子(齐鲁制药公司),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Peprotech公司);鼠抗人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Abcom公司);FITC标记山羊抗鼠IgG、TRITC标记山羊抗鼠IgG(北京中杉公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抗荧光淬灭封片剂(碧云天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β-巯基乙醇( 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35.
脾动脉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21例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脾功能亢进,对控制脾功能亢进有一定的效果。但术后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脾坏死、脾脓肿、脾破裂和脾功能亢进复发等,给以后外科手术治疗造成很大的困  相似文献   
3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1:10,平均26.2岁。8例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颈部,2例位于胰尾部。结果9例胰头和胰颈部肿瘤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胰尾部肿埔行胰体尾和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6~12cm。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个月至5年,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年女忡,术前容易误诊,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7.
胃大部切除术后16年十二指肠残端破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Ⅱ式吻合,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十二指肠残端破裂,但该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术后3-5d,术后远期发生者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患者,其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在手术后16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2个月,于2004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和胃液,有肛门排气排便.曾在外院诊治,未明确诊断.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36.8 C,P80次/min,R20次/min,Bp 130/80mmHg.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颈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包括21例女性及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3.4岁。首诊原因多为查体发现胰腺包块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另可伴有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CT强化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6例,胰尾部肿瘤切除合并保留脾脏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1例发生肝脏转移者行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肝脏转移瘤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分界清楚。除1例发生肝转移外,余患者肿瘤未发现周围器官、血管明显浸润。术后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量首选肿瘤局部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 70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L 精氨酸组、L NAME组 ,观察各组肝功能变化 ,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NO和ET及透明质酸 (HA)的水平 ,以HA代表肝脏微循环情况。结果 :再灌注损伤后微循环的破坏和NO和ET的变化相关 ,缺血预处理可减少NO水平的下降和血浆ET升高 ,减少微循环破坏和肝功酶的升高 (P <0 .0 5 )。外源性给予NO合成前体L 精氨酸在升高NO水平降低ET水平的同时 ,可达到类似预处理的保护作用。结论 :血管活性介质NO的减少和ET水平增加是导致再灌注损伤微循环变化的原因之一。缺血预处理可诱导增加NO和减少ET ,并可能是其改善微循环和减少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之一。给予外源性NO可起到类似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果 ,而抑制NO产生并不能加重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