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4、IL-8、IL-9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患儿各43例,分别设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的血清IL-4、IL-8、IL-9水平.结果 IL-4、IL-8、IL-9在对照组、缓解组、发作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IL-4、IL-8、IL-9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对病情严重程度诊断价值及与患者免疫功能、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53例、重度组29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入组儿童的血清IL-4、IL-17、IL-33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小气道功能,并分析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及起到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IL-4、IL-17、IL-33、Ig G、Ig M、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的Ig A、MMEF、MEF50、MEF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IL-4、IL-17、IL-33水平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病情加重,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Ig A水平呈下降趋势,Ig G、Ig M、Ig E水平呈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MMEF、MEF50、MEF25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哮喘患儿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与Ig 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g G、Ig M、Ig 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小气道功能指标MMEF、MEF50、MEF2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与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气道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哮喘患儿炎症水平,对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Ski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TRA预处理大鼠HBZY-1系膜细胞(为各剂量ATRA组)24 h后再加TGF-β1 (10 μg/L)培养24 h。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Ski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ki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Ski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与正常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明显,且Ski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 < 0.05);与TGF-β1 组相比,ATRA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TGF-β1的促增殖作用,ATRA 10 μmol/L组Ski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ATRA组Ski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系膜细胞核,其细胞核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明显增强,细胞浆中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减弱。结论 ATRA可通过上调大鼠系膜细胞Ski表达,抑制其向核外转位,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4.
前S1抗原的检测与HBV-DNA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检测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进行检测;用FQ- PCR荧光定量法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HBeAg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和HBV DNA的检出率高,平均为93 .0 %和94. 4 %。在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eAg阴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 DNA的检出率低,平均为4 1 .5 %和30 . 1%。HBsAg、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前S1抗原基本上为阴性,HBV- DNA的阳性率更低。结论 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密切相关,其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一个重要依据,结合HBVDNA的检测既能较为准确地检测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状况,又能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和诊断疾病的转归,完善和补充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5.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ystem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采用流式分析技术,配合快速荧光染色和电阻探测技术对尿中有形成分的DNA、细胞膜等不同物质分别进行染色,以激光散射光强度,散射波幅及荧光强度和荧光波幅技术,识别和计数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结晶体、精子及酵母菌等,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过筛性检测仪器。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仪器对管型的计数有较高的假阳性率。本文报告UF-100管型计数阳性结果与显微镜复检结果的对比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晨尿。1.2仪器和试剂Sysm ex UF-100流式全自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唑类抗真菌药物诱导白色念珠菌L型的实验条件,并对所诱导的L型真菌形态学特征作初步研究。方法将氟康唑、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分别用高盐血浆肉汤稀释,使成不同梯度。在稀释的肉汤中加入幼龄白色念珠菌菌液,培养,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细胞壁染色,每天进行显微镜形态观察,并根据需工接种于高盐固体L型平板和血平板,观察念珠菌菌落及形态的变化。结果不同的唑类药可诱导出形态不同的念珠菌。结论实验用三种抗真菌药物都能在实验条件下诱导出白色念珠菌L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PDR-Ab感染的治疗选择药物.方法 采用MH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对2010.2~2011.8临床分离的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70株非重复统计的PDR-Ab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95.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7.14%,中介敏感率为78.6%,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DR-Ab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为临床此类菌株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揭示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的分子基础及其相应的生物学特性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PCR方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株不同来源的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及源自于这两株念珠菌标准菌株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进行真菌最保守18S rRNA基因的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真菌基因表达;两株念珠菌标准菌株真菌基因为强表达;源自于念珠菌标准菌株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真菌基因呈极弱表达.结论 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后,虽然生物学性状呈类细菌样改变,但仍部分表达真菌最保守基因.此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具有原核生物特性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是源自于具有真核细胞特性的念珠菌.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扣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以下简称慢迁肝)、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肝硬化扣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 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最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活肝〉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活肝〈慢迁肝〈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迁肝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聚醇醚碘的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及37℃保存试验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以含有效碘300mg/L的聚醇醚碘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杀灭对数值均〉4.00;以原液涂擦皮肤表面作用1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包装于37℃恒温保存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2.82%。结论该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