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IE)是公认的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美国San Diego医疗中心的深低温停循环术式(DHC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连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一般为24~48 h),出现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称为耐受.临床表现为抗心绞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明显降低,或加大硝酸酯类药物剂量才可维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瓣膜病心肌损害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用体视学方法较准确提示风湿性瓣膜病不同类型的心肌病理损害特点。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用体视学方法,对29例不同类型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置换病人(RHD组)及7例急性非心血管病死亡者(对照者)心肌的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及线粒体含量进行定量分析。RHD组分二尖瓣狭窄(MS)组(1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R)组(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组(6例)和双瓣膜置换(DVR)组4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换瓣前左室功能及左室心肌重要指数。结果 间质纤维化含量(F%):RHD各组间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细胞胞密度(Vc%):MR及AR明显低于对照组及MS组,AR及MR组间无差别。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RHD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AR组低于MS组。线粒体体密度(Vvmit%):M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R及AR组低于对照组及MS组。线位体比膜面(δmmit%):RHD各组比膜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线粒体面数密度(NA%):MR及AR组低于对照组及MS组,MR组与AR组间无显著差异。线粒体比表面(δmit%)、线粒体平均截面(Amit%):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DVR组4例左室流出道与二尖瓣乳头肌体视学结果无差异。结论 风湿性瓣膜病病人术前均有较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心肌病理损害。相似心功能状态下,MS、MR及AR者的心肌病理损害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手术时机的选择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同时,应注意心肌病理损害因素及不同病种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off—pump组(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组(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off—pump组中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n—pump组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off—pump组的移植血管数、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间〉24h、机械通气时间〉24h、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二次开胸止血的比率均少于或低于on—pump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和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on—pump组(P〈0.05)。off—pump组随访36例,on—pump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手术,有手术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指导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血压的调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8月份-10月份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备用作为移植桥血管,术中应用瞬时血流量测量仪(TTFM)、心电监护仪及心排仪等多次重复测量并记录患者各桥血管瞬时的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心率、心排量、搏动指数及桥血流量等指标。记录数据并采用差值法分析。结果:舒张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影响(P=0.818)、对右冠桥血流量影响(P=0.674)、对回旋桥血流量影响(P=0.817)均呈显著影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影响(P=0.685)、对右冠桥血流量影响(P=0.637)、对回旋桥血流量影响(P=0.780)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收缩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影响较小。这与血流量图像相符。但是与泊肃叶血流公式不相符原因可能与冠脉血流量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自身调节及心肌舒缩活动的影响。结论: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对三大主支血管均呈显著影响;而收缩压对各个桥的血流量影响差异较大;掌握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规律,对提高冠脉搭桥手术术中质量、避免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术后及远期血压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了解围术期瓣膜病患者心脏局部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6例先天性心脏病,男3例,女3例,年龄18~28岁,平均23.0±3.0岁,房缺3例,室缺3例。心功能及肺动脉压正常。风心病瓣膜(RHD)组25例...  相似文献   
17.
动脉移植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288例,其中230例采用至少1根动脉作搭桥,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动脉搭桥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30例中男194例,女36例。年龄38~78岁,平均58.4岁。大多伴有劳累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我院46例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AMI患者中40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7.0%。结论E—CABG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具备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龟的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完全内窥镜静脉获取(EVH)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手术团队是如何展开工作,以及分析它的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11-2015.11期间我院连续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240例的临床资料,每连续的30个病人为一组(G1至 G8),分别记录每组的获取大隐静脉切口数量、获取静脉长度、获取时间、修补数量、转为开放比例以及静脉搭桥支数,并计算长度?时间比值。结果患者的年龄为63.5±10.1岁,男性占74.2%,30.0%合并糖尿病,肥胖患者占17.9%,EF<45%的患者占14.1%;各组患者术前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平均有2.44±0.59切口,所获取血管长度为43.6±7.3 cm,所需时间为62.3±15.7分钟,平均搭桥支数为1.96±0.46支。长度-时间指数为0.75±0.23cm/min。结论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CABG中的应用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法,即使对于没有内窥镜经验的医生。但这需要一个培训周期,我们认为大约是60例。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腔镜获取大隐静脉;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18例急诊CABG病人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0.0~71.5岁,平均(61.7±8.5)岁.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7例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例溶栓失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冠造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到急诊CABG手术时间平均(9.4±6.3)?h;不稳定心绞痛不能控制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时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室颤各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8.5±25.2)?min,平均阻断时间(65.3±23.6)?min;平均每例搭桥(3.4±1.1)支;1例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采用左内乳动脉桥14例、右内乳动脉桥1例、桡动脉桥6例.结果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余16例随访2~25个月,无死亡;亦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