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3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术前准备、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81例(133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本组采用全麻7例,局麻7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39例(48.1%),好转37例(45.7%),无效5例(6.2%),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充分术前准备的前提下,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可获得与初次鼻内窥镜手术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术后谵妄发生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75例进行外科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谵妄12例,腔内隔绝术后发病4例(4/33),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发病8例(8/42);谵妄组合并其他全身性并发症8例(8/12),非谵妄组合并其他全身并发症9例(9/63);谵妄组病死率16、7%(2/12),非谵妄组病死率0%。【结论】腹主动脉瘤术后谵妄状态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增加全身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发病率较腔内隔绝术后的发病率高,心理、药物和护理干预是减少发病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芪蛭益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运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 d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SP-A表达及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P-A表达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芪蛭益肺颗粒治疗组大鼠SP-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显著(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结论 芪蛭益肺颗粒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SP-A表达,改善细胞超微结构,对COPD的发生起到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类鉴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中发病有明确诱因者253例(67%),未发现明确诱因者104例(33%)。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外科手术/外伤(27.5%)、恶性肿瘤(15.3%)、妊娠(8.4%)、静脉曲张(8.4%)、长期住院卧床患者(5.3%)、风湿免疫性疾患(2.6%)。39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仅19例患者出现肺血栓栓塞相关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结论:手术/创伤,尤其是骨折和骨科手术,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多变,诊断主要依赖肺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情感障碍患者、正常对照组及躯体疾病对照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析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情感障碍患者(各600例)、健康人和躯体疾病患者(各200名)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以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总IgG)的含量。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IgG抗体阳性率(13.7%),高于健康人(3.0%)、躯体疾病患者(4.5%)和情感障碍患者(6.7%),弓形虫IgG抗体阳性与精神分裂症的联系强度为中等(OR=2.22~5.13);而精神分裂症患者IgM抗体阳性率与其它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情感障碍患者IgG和IgM抗体阳性率与健康人和躯体疾病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精神分裂症组和情感障碍组、躯体疾病对照组之间血清总IgG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弓形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率高于情感障碍和躯体疾病患者及健康人,弓形虫隐性感染可能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患者女,52岁,因吞咽困难、消瘦2个月入院.查体:无贫血貌,皮肤黏膜、甲床未见黑斑.胃镜检查:食管下段距门齿38 cm处见约2.5 cm×2.5 cm粗蒂息肉样肿物,表面呈黑灰色,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107.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肿瘤,因其组织多潜能分化的特征,常被分为间皮肿瘤和苗勒管系统肿瘤两大类,其中以苗勒管系统肿瘤最多见,根据组织来源,又可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苗勒管混合瘤,前者较后两者相对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再入院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BPD患儿2岁内242例次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的临床资料。结果 242例次再入院BPD患儿中,115例次(47.5%)有喘息;1~2岁患儿喘息发生率高于1岁内患儿(P0.05)。193例次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囊泡影31例次(16.1%)。肺功能检查结果示BPD患儿的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50)、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75)均低于无呼吸道疾病的对照组,而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发育异常21例(75%)。242例次均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6例次静脉使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中1例治疗后顺利脱氧。结论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BPD患儿喘息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肺功能以小气道阻塞、低肺容量时呼气流速降低和呼吸频率增快为主要表现,多伴有气道发育异常。吸入糖皮质激素可用于BPD再入院患儿急性期抑制炎症反应;hUCB-MSCs输注后短期安全可行,并提示可能对BPD恢复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一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枚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制备新型血管内支架分别植入30只实验犬主动脉内,术后CT血管造影了解其在主动脉内情况,并通过大体肉眼观察、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了解内术后不同时间支架表面新生内膜情况。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植入实验犬主动脉内。术后支架通畅率100%,无支架移位、扭曲、断裂,无支架感染及血栓形成,管腔无狭窄或闭塞;支架的轴向回缩率均2%,径向回缩率均4%。术后1周,支架腔面迅速被一薄层半透明膜状结构覆盖;术后1个月,支架绝大部分表面可见与周围血管正常内膜相延续的新生内膜;术后2个月,新生内膜基本上完整覆盖整个支架腔面(98.83%),其厚度达到峰值(350.00μm);术后3~6个月,新生内膜厚度逐渐降低,管腔内径逐渐增大至植入前大小,最后新生内膜表面被单层完全成熟的内皮细胞覆盖。除术后1周外,其余时间点支架表面新生内膜组织中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均呈阳性,而各时间点支架腔面新生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均呈阳性。结论: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制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实验犬体内后形态结构稳定,并可迅速完成支架腔面内皮化,保持长期的通畅性,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及理化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与目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合并ARS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既往临床上对其处理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或杂交手术。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逐渐被应用与TBAD合并ARSA的治疗,并展现出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由于ARSA与夹层破口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夹层破口与ARSA成为了影响其腔内治疗的主要因素,完全腔内治疗这一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TBAD合并ARSA的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总结初步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TEVAR治疗的16例TBAD合并ARSA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6.1±11.3)岁;13例患者破口位于Z3区,3例位于Z4区;左椎动脉优势14例,右椎动脉优势1例,双侧椎动脉均势1例。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位置、椎动脉形态制定手术方案。 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95.2±38.9)min,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5例患者封堵ARSA,7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1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LSA并采用潜望镜技术重建ARSA,1例患者采用开窗技术重建LSA。弓部分支动脉重建的患者,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2(3~66)个月。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右上肢缺血2例,保守治疗后逐渐恢复;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主动脉CTA,降主动脉最大直径从(37.1±9.6)mm降至(33.9±8.9)mm,假腔与真腔之比从1.03±0.62降至0.21±0.31。长期随访,所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未出现弓部分支动脉缺血、锁骨下动脉窃血、脊髓缺血等症状。 结论:TEVAR辅以“烟囱”、开窗等技术治疗合并ARSA的TBAD安全可行,可以在保留LSA和(或)ARSA血流的同时良好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体的手术方式应由夹层破口与双侧锁骨下动脉的相对位置来决定,应至少保证椎动脉优势一侧锁骨下动脉的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