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沉等多项指标的异常率>50%;骨髓涂片检查示瘤细胞>10%18例;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138阳性率100%;16例骨骼疼痛者行(-)骨显像检查,诊断骨折7例,骨代谢活跃8例,溶骨性损害1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和漏诊.血液、尿液等常规筛查,骨髓细胞涂片检查、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2.
采用Bardach术式对36 例腭裂患者(Ⅱ度15 例、Ⅲ度21 例)作腭裂整复术,并对36 例Ⅱ度20 例、Ⅲ度16 例腭裂患者作Landolt(兰)法修复腭裂,术后效果对比分析. Bardach术式:腭瘘2.77%(1/36),出血(0/36),喉梗阻(0/36);兰法:腭瘘16.6% (6/36),出血5.55%(2/36),喉梗阻2.77% (1/36);2 种术式术后腭瘘对比, χ2=3.94, P<0.05, 2 种术式出血、喉梗阻对比, χ2=4.17, P<0.05.提示:Bardach 术式优于兰法术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泰地唑胺的敏感性,并探讨泰地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1 069株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9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15株、粪肠球菌206株、屎肠球菌55株、无乳链球菌159株和咽峡炎链球菌群菌株38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MIC值的差异,比较2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所有葡萄球菌(MIC≤0.5μg/mL)、屎肠球菌(MIC≤0.5μg/mL)和链球菌(MIC≤0.25μg/mL)均对泰地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泰地唑胺的敏感率为94.7%,检测出11株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均不敏感粪肠球菌(泰地唑胺MIC=1μg/mL,利奈唑胺MIC=8μg/mL)。泰地唑胺的抗菌活性是利奈唑胺的4~8倍。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只携带optrA基因。结论泰地唑胺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携带optrA基因的泰地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低温环境下放射性与火器复合伤(下称放火器复合伤)后伤道及血液细菌学变化特点,为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致伤后0、4、8、16、24、48 h进行实验动物体温变化动态观察,伤道及血液中的细菌定性培养及菌群种类分析。结果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动物体温伤后明显升高,伤后4 h平均体温达(39.47±0.39)℃,体温变化趋势非常显著。伤后4 h,伤道局部分泌物中细菌为表面菌群,伤后8 h检测到肠道菌群。血液中出现细菌的时间为伤后8 h,既有表面菌群,又有肠道菌群。结论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后体温升高明显,细菌感染较严重,细菌入血时间早,肠道细菌容易入血,处理应尽早清创,早期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5例特重型胰腺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特重型胰腺炎患者5例。其中人院后18h内心跳、呼吸骤停3次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例,治疗以及时血液滤过和心、肺、脑复苏为重点;SAP并发胰性脑病2例,以大剂量维生素B1的补充,或足量补给浓缩红细胞为治疗重点;并发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暴发性胰腺炎(FAP)2例,治疗重点是血液滤过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级联放大反应,其中1例以高渗性糖昏迷为主要表现,治疗重点是内稳态的纠正,血液滤过,重要器官功能维护。结果 5例特重型胰腺炎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32.2d。结论 器官功能的复苏和维护、外科ICU监护、短时血液滤过、内稳态的纠正、中西药综合治疗及病因、对症的个体化治疗是特重型胰腺炎的首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选用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两种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历,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A组36例、B组37例),分别选用聚多卡醇(A组)和鱼肝油酸钠(B组)在DSA引导下行泡沫硬化治疗,对临床成功率、生活质量改...  相似文献   
47.
正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外科手术治疗需求随之增高。与颈部会遗留瘢痕的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ET)逐步改进入路后实现了术后康复快、颈部无痕的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成熟,其适应证也从一般的良性病变逐渐包括低度恶性甲状腺癌,术中可实现择区淋巴结清扫。本文现结合文献及国内外甲状腺外科的临床进展,概述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氯化钡微囊对大鼠胰岛体外胰岛素分泌功能有无影响。方法 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钡为材料 ,采用气体吹喷制囊法将新鲜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制成微囊化胰岛 ,取空微囊、微囊化大鼠胰岛与未微囊化大鼠胰岛各 5 0 0只 ,分为 10份 ,置于培养板中培养 ,用放免法测定并比较第 2、4、6 d培养液中基础胰岛素浓度。结果 空微囊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均为 0 nm ol/ 1/ 5 0 ,微囊化大鼠胰岛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为 5 .179、5 .80 6、5 .5 5 8nm ol/ 1/5 0只 ,未微囊化大鼠胰岛组第 2、4、6 d的基础胰岛素平均浓度为 5 .4 4 1、6 .0 80、5 .4 6 8nmol/ 1/ 5 0只 ,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海藻酸钠 -氯化钡微囊对大鼠胰岛体外胰岛素分泌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85666和rs2106809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344例,糖耐量正常(NOT)孕妇4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CE2及ACE基因多态性,并于孕24~28周留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GDM和NGT两组间ACE2 rs2285666、rs2106809和ACE 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NGT孕妇[(2.69±0.95)mmol/L vs(2.38±0.81)mmol/L](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NGT孕妇[(2.11±0.46)mmol/L vs(2.20±0.43)mmol/L](P〈0.05)。将受试者按ACE2 rs2285666、rs2106809ACE和ACE I/D基因型分组,ACE DD基因型组TC、LDLC水平高于ACEⅡ组,分别为(6.33±1.09)mmol/L vs(6.05+0.96)mmol/L、(3.62±0.89)mmol/L vs(3.39±0.79)mmol/L(P〈0.05),进一步将受试者分别按ACE I/D基因型分组,NGT组DD基因型受试者T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Ⅱ基因型组,分别为(6.46±1.20)mmol/L vs(6.06±0.95)mmol/L和(3.73±1.03)mmol/L vs(3.43±0.77)mmol/L(P〈0.05),而GDM组各基因型组之间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ACE I/D多态性与孕妇孕中晚期血脂水平有关,NGT组DD基因型孕妇比Ⅱ基因型孕妇的TC、LDL水平高,GDM可能也存在ACE I/D多态性对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皮肤组织、衰老机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的性能。揭示了海洋活性肽、海藻糖在抗氧化、抗辐射、护肤润肤、保湿等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活性,以及其在新型抗衰老化妆品开发应用上所具有的潜力。并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必将成为现代功效型化妆品的理想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