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诊治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患者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平片和CT资料完整,6例有完整的MRI资料.结果 10例均单发,X线平片、CT图像均表现为骨干内囊状骨质透亮区,伴钙化或骨化影.所行MRI的6例病灶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改变.X线平片、CT、MRI图像均未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影.结合X线平片、CT和(或)MRI,所有病例均获得正确诊断.6例行单纯刮除病灶植骨术,4例行病灶清除植骨加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获骨性愈合,无1例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综合X线平片、CT和(或)MRI多能作出正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发病率低,往往对其认识不足,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1例包虫病致胸椎占位致不全瘫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软斑块的准确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内斑块密度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4具成年人尸体心脏标本,将取自标本心室内血栓和心包脂肪颗粒(大小分别为2.0、1.5、1.0、0.5mm)置入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内斑块。对比剂配成1:30、1:40、1:503种浓度注入冠状动脉内。原始数据以2种不同层厚(1.00、0.75mm)重建横断面图像。结果当对比剂浓度为1:30时,血栓CT值分别为109HU(层厚1.00mm、大小2.0mm)、115HU(层厚1.00mm、大小1.5mm)、101HU(层厚0.75mm、大小2.0mm)、113HU(层厚0.75mm、大小1.5mm);脂肪CT值分别为-23HU(层厚1.00mm、大小2.0mm)、-17HU(层厚1.00mm、大小1.5mm)、-9HU(层厚1.00mm、大小1.0mm)、~27HU(层厚0.75mm、大小2.0mm)、-19HU(层厚0.75mm、大小1.5mm)、-13HU(层厚0.75mm、大小1.0mm)。当对比剂浓度为1:40时,血栓CT值分别为79HU(层厚1.00mm、大小2.0mm)、87HU(层厚1.00mm、大小1.5mm)、115HU(层厚1.00mm、大小1.0mm)、73HU(层厚0.75mm、大小2.0mm)、80HU(层厚0.75mm、大小1.5mm)、110HU(层厚0.75mm、大小1.0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1HU(层厚1.00mm、大小2.0mm)、-22HU(层厚1.00mm、大小1.5mm)、-10HU(层厚1.00mm、大小1.0mm)、-35HU(层厚0.75mm、大小2.0mm)、-25HU(层厚0.75mm、大小1.5mm)、-19HU(层厚0.75mm、大小1.0mm)。当对比剂浓度为1:50时,血栓CT值分别为53HU(层厚1.00mm、大小2.0mm)、60HU(层厚1.00mm、大小1.5mm)、63HU(层厚1.00mm、大小1.0mm)、51HU(层厚0.75mm、大小2.0mm)、64HU(层厚0.75mm、大小1.5mm)、67HU(层厚0.75mm、大小1.0mm)、145HU(层厚0.75mm、大小0.5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9HU(层厚1.00mm、大小2.0mm)、-28HU(层厚1.00mm、大小1.5mm)、-22HU(层厚1.00mm、大小1.0mm)、17HU(层厚1.00mm、大小0.5mm)、-41HU(层厚0.75mm、大小2.0mm)、-36HU(层厚0.75mm、大小1.5mm)、-27HU(层厚0.75mm、大小1.0mm)、3HU(层厚0.75mm、大小0.5mm)。血栓的密度值与层厚无关(t=-0.143,P〉0.05),但与斑块大小(t=-6.624,P〈0.05)和对比剂浓度(t=-8.184,P〈0.05)相关。层厚这个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1.00与0.75mm的层厚过于接近,以及样本量较少所致。层厚(t=-2.595,P〈0.05)、斑块大小(t=-12.369,P〈0.05)和对比剂浓度(t=-7.814,P〈0.05)均为影响脂肪密度值的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斑块的密度值与斑块大小、层厚及对比剂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是一种进行性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低,临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OP患儿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VA,photography,vertebralartery,Angiography,DSA,CTA,MRA″。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关于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椎动脉,摄影,造影,DSA,CTA,MRA”。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的文献4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7篇,纳入30篇。其中有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1篇,有关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6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3篇。资料综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目前是椎动脉测量和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较安全的CO2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代替碘油充当造影剂。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检查手段,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同属有创检查。在椎动脉检测中能很好的显示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但不能反映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甚至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属于无创检查。对正常椎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优势及适用性、准确性普遍公认。但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还有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创性敏感性俱佳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查将在临床椎动脉常规检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薄壁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病理与临床证实的薄壁空洞性病变共31例,全部病例均有CT片,其中14例CT增强扫描。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5±7.3岁。临床无症状5例,不同程度症状26例。分析病例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结果31例薄壁空洞型病变中肺癌空洞8例,肺结核14例,肺转移瘤5例,肺曲霉病1例,急性金葡菌肺炎3例,其中11例为多发空洞病变,其余为单发病变。CT表现各病种之间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胸闷、胸痛等。各病种间无差异。结论不同薄壁空洞的临床表现无差异性。其CT表现有一定差异,CT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对支气管改变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图像,根据病理分为两组:小细胞肺癌组(43例)、鳞癌组(46例).根据受累支气管在肿块中阻断点的情况分为三型:Ⅰ型,阻断点深入肿块不到1/3;Ⅱ型,阻断点深入肿块1/3至2/3处;Ⅲ型,阻断点深入肿块的2/...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周,足月顺产,因"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畸形"收治于八一儿童医院.查体:右食指、中指、环指发育异常,均明显短缩,各指末节发育不良;右中指环指远端粘连并指畸形,并可见半环状紧缩皮沟;右侧马蹄内翻足畸形;右足2、3、4趾畸形,3、4趾可见明显皮沟;肢体远端无明显肿胀,余未见明显肢体畸形.诊断为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 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VA,photography,vertebral artery,Angiography,DSA,CTA,MRA”。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关于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椎动脉,摄影,造影,DSA,CTA,MRA”。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的文献4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7篇,纳入30篇。其中有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1篇,有关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6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3篇。资料综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目前是椎动脉测量和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较安全的CO2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代替碘油充当造影剂。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检查手段,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同属有创检查。在椎动脉检测中能很好的显示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但不能反映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甚至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属于无创检查。对正常椎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优势及适用性、准确性普遍公认。但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还有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刨性敏感性俱佳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查将在临床椎动脉常规检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1997AJCC—UICC胸内淋巴结分组的CT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在胸部CT图像上应用1997年AJCC-UICC胸内淋巴结分组的方法。方法 10例患(淋巴瘤5例,结节病2例,转移性淋巴肿3例)均有胸部CT扫描。所见 胸内淋巴结用1997AJCC-UICC方法进行分级。结果 应用1997年AJCC-UICC淋巴结分组方法在胸部上划分8个层区。Ⅰ第6颈椎上缘至肺尖包括锁骨上和斜角肌组;Ⅱ肺尖至无名静脉横行段包括1R/L和3A/3P组;Ⅲ无名静脉横行段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