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0年11月中旬,浦江县某中学高三(8)班相继发现6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1例为涂阳肺结核,构成了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为有效控制疫情,2010年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对该校高三年级8个教学班366,  相似文献   
42.
循证医学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是一个新兴的指导临床实践和评价临床医学文献的医学方法学。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本校2003级临床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通过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带教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90.8%的学生赞成此种教学方法。研究结果提示,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有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过氧化小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筛选168例ACI患者及165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结果 PPAγC161T基因型CC、CT和TT在脑梗死患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21.4%和和2.4%,C等位基因频率为86.9%,T等位基因频率为13.1%;CC、CT和TT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6%、36.4%和3.0%,C等位基因频率为78.8%,T等住基因频率为21.2%,除TT基因型外(例数少未统计分析),两组间其他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正常时照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型(CT+TT)频率(39.4%)明显高于脑梗死组(23.8%),CC型明显低于脑梗死组.结论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T等住基因携带者可能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44.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的酚性色素,随着其在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神经再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其越来越在神经疾病当中收到重视。本文就姜黄素在神经方面的实验研究及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化瘀组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2 d、4 d、7 d、14 d、21 d五个时间点巢蛋白(Nestin)及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清热化瘀组大鼠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Nestin和BrdU阳性表达分别于再灌注7 d和14 d达高峰(P〈0.05),以后表达逐渐减弱;清热化瘀组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大鼠缺血半暗带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可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清热化瘀方可以促进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缺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表达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为6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BMSCs移植对照组(BMSCs组)、HP-BMSCs移植组(HP-BMSCs组)、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对照组)以及HP-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干预组),各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天、14天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根据分组情况给予清热化瘀颗粒灌胃及经尾静脉移植BMSCs或HP-BMSCs,参照m 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Brdu标记的BMSCs细胞。结果:与MCAO组比较,中药对照组、中药干预组、HP-BMSCs组、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SO组比较,其它各组CD31表达均显著上调,中药干预组上调的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P-BMSCs组比较,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CD31表达下降,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较低;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CD31表达明显上调,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CD31表达量显著增加,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HP-B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SD大鼠的神经功能,可能和其促进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健脾四逆方配合西药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例60例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四逆方(熟附片15 g,生晒参20 g,白术20 g,茯苓20 g,黄芪10 g,干姜10 g,肉桂3 g,水蛭10 g,牛膝10 g,炙甘草6 g)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9.3%;对照组分别为70.8%、66.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钠水平、降钙素、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健脾四逆方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资源数据库(WF)、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9月15日。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纳入患者2311例。在疗效方面,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更有优势,疗效合并效应量[OR=3. 67,95%CI(2. 82,4. 78),P 0. 00001];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参附注射液组优于西医常规对照组,合并效应量[MD=3. 67,95%CI(2. 79,4. 55),P 0. 0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更显著,并且疗效安全,能减轻近期致残率。但本研究仍需大样本、高质量文献关注病死率及远期致残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8年4月1日,检索所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纳入以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血府逐瘀汤与单纯运用西药治疗效果的RCTs,纳入文献采用Jadad量表评分,并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4篇,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血府逐瘀汤及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OR=3. 25,95%CI(2. 42,4. 35),P 0. 00001]。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对称,可能有潜在发表偏倚存在。在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方面,标准化均数差[SMD=-0. 44,95%CI(-0. 66,-0. 23),P 0.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失眠临床疗效高于其他药物,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