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观察对比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我院自2010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口腔病患患者198例,其中有94例99颗活髓状态的牙髓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47例病患50颗患牙和对照组(使用拔髓后根管治疗)47例病患49颗患牙,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活髓失活后根管治疗,其显效的有29例30颗患牙,有效的有17例18颗患牙,无效的有1例2颗患牙,术后出现残髓炎的1有例1颗患牙,总有效率为97.9%,而对照组使用拔髓后根管治疗,其显效的有21例22颗患牙,有效的有16例16颗患牙,无效的有10例11颗患牙,术后出现残髓炎的有6例7颗患牙,总有效率为78.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的效果比拔髓后根管治疗的效果明显,对病患的疼痛刺激少,术后反应率低,后遗症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NVE)患者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感染控制、心功能恢复以及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入选的80例NVE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38例,晚期手术组42例。同时将患者手术前、后感染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术后1年、3年及5年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感染控制、心功能的恢复较晚期手术组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术后3年及5年的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VE患者除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外,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均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1例创伤骨科多发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问题,经过护理评估,临床上采用了心理护理、外固定架护理、感染伤口护理、排便护理、皮肤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在心理护理中采用了"疏导宣泄"、"分心"疗法。皮肤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计算出翻身的角度。结果经过手术治疗、精心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创伤骨科多发伤患者经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找出护理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工作满意度对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护士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郑州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37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总均分(4.39±0.46)分,工作满意度总均分(3.91±0.61)分,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r = 0.458, P<0.001),控制人口学因素后,工作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仍有显著影响(△R2 = 0.201, P<0.001),工作条件、管理者满意度对自我发展、主动服务、组织认同影响较大(P<0.05),个人责任感、管理者满意度对责任意识、帮助同事影响较大(P<0.05)。结论 工作满意度可正向预测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促进护士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75.
正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病死率占第二位~([1])。目前肝癌的治疗未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病期越晚治疗越难~([2])。肝癌前病变是指病理上易发生癌变的异常肝组织~([3]),是一类具有细胞不典型性和分化异常的增生性病变,肝癌前病变大致分为:大、小细胞性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肝细胞小管状化生和卵圆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宏力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6):478-48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特征为:有糖尿病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玻璃体出血、机化,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研究发现,DR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3].  相似文献   
78.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7):511-512
2000~2006-01,笔者自拟补肾健脾益气汤,同时配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37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我们应用国产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4±12(17~67)岁,病程1.4±1.8年;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2±11(18~68)岁,病程2±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给予国产西替利嗪片(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对照组给予比利时产西替利嗪片,均每次口服10mg,每日1次,连用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CD34+/CD45+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后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CD34、CD45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分别在术后24 h、48 h、1周、2周、4周和8周行左心腔内灌注,取出脊髓,连续切片(片厚 10 μm),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有无绿色荧光细胞,并观察荧光细胞的分布范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45+细胞的存活。 结果: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化法可见切片中有CD34+/CD45+细胞散在。 结论: CD34+/CD45+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的脊髓中存活,并可迁移至脊髓横断处头侧,且随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