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全国多中心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比对活动,了解国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水平现状,以提高检测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称“项目组”)制备自身抗体比对样品(液体血清),向全国175家自愿报名参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包含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或阴性、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或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共计1组5支血清。由项目组统一寄送至各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并将结果上传至项目组。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检测比对工作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34家,148家和148家。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品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8%,98.0%和98.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4%,96.1%和98.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国内实验室检测ANCA的主要方法,但回报的结果符合率参差不齐,荧光模型回报率尚不理想,仅为77.9%。结论2013年全国实验室检测ANCA比对品的阳性符合率尚不理想,且应用IIF法检测ANCA时荧光模型回报率不高。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结果较为满意。ANCA检测质量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Ⅲa(Fc fragment of IgG,low affinity Ⅲ a,receptor,FCGR3A)和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sine kinase binding protein,TYROBP)mRNA的表达,探讨FCGR3A和TYROBP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80例PBC、5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和68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PBMC中FCGR3A和TYROBP mRNA基因表达水平,以2-△△Ct法计算基因表达的量,并比较FCGR3A mRNA与TYROBP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FCGR3A和TYROBP mRNA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PBMC中FCGR3A mRNA表达水平(1.96±1.8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CHB患者(1.38±1.19,P=0.044)和HC组(0.75±0.40,P=0.000),CHB患者也明显高于HC组(P=0.000);PBC患者PBMC中TYROBP mRNA表达水平(1.29±0.66)显著高于HC组(0.98±0.36,P=0.009),而与CHB患者无明显差异(1.19±0.76,P=0.233);PBC患者FCGR3A与TYROBP 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19,P=0.000);FCGR3A mRNA表达水平与PBC患者肝功能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427,P=0.000),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PBC患者TYRBOP mRNA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无相关。结论 PBC患者FCGR3A和TYROBP mRNA表达水平的异常,表明FCGR3A和TYROBP可能参与PBC的发病和疾病的维持。FCGR3A mRNA的表达和肝功能指标GGT相关,可能直接参与PBC肝损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雌二醇受体p野生型(ERβwt)mRNA表达及其与CFS的发病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63例CFS患者、50例其他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TGF-β1 mRNA和ERβwt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FS患者TGF-β1 mRNA表达水平(△Ct=3.27±0.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t=4.37±1.00,t=7.02,P<0.01)和疾病对照组(△Ct=4.54±1.05,t=8.11,P<0.01).CFS患者ERβwt mRNA表达水平(△Ct=9.34±0.9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t=7.10±0.48,t=15.47,P<0.01)与疾病对照组(△Ct=7.12±0.47,t=15.44,P<0.01);结论CFS患者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疾病对照组;CFS患者ERβwt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和疾病对照组,TGF-β1 mRNA和ERβwt 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CF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家系蛋白质指纹图谱的表达,寻找与SLE家族遗传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蛋白,ProteinChip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7例中国四川地区SLE家系成员(包括3例确诊SLE患者)、63例散发SLE及8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0软件分析.结果 在SLE家系筛选出4个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有明显差异的蛋白峰,其中质荷比(m/z)为9342.23的蛋白峰在SLE家系高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m/z为4094.03、5905.35和 7973.53的3个蛋白峰在SLE家系低于散发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散发SLE患者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z为9342.23、4094.03、5905.35和7973.53的蛋白多肽在SLE家族成员致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z为9342.23的蛋白表达越高,4094.03、 5905.35和 7973.53蛋白质表达越低,患SLE的危险度越大.这些蛋白可能成为SLE特异标志物,从而预测SLE的患病危险度,同时为SLE的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与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病情活动及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8例SpA患者、18例正常人及10例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前后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血沉及C反应蛋白,并行骶髂关节CT分级.记录患者BAS、ASDAS评分及夜间脊柱痛视觉评分(VAS),分析其与COMP的相关性。结果SpA患者组血清COMP水平为(30.835±8.53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639±2.939)ng/ml(P〈0.01);病情活动组血清COMP水平为(34.168±7.988)ng/ml.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25.122±6.243)ng/ml(P=0.01);治疗后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为(17.670±7.199)ng/ml.较治疗前的(35.645±7.381)ng/ml明显下降(P〈0.01)。COMP水平与夜间脊柱痛VAS、ESR、CRP及骶髂关节CT分级正相关.与BSADAI、BSAFI、ASDAS—ESR、ASDAS—CRP正相关,与年龄、病程、BASMI及外周关节受累无显著相关。结论SpA患者血清COMP高水平存在提示病情活动,可能预示明显骨质破坏,血清COMP有可能成为判断SpA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Δ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Δ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Δ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PBMCs中 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全国抗核抗体谱(ANAs)的检测现状,以改进和提高其检测水平与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向全国229家自愿报名参加ANAs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可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共计一组5支血清。由项目组统一寄送至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日期内使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将结果上传至项目组比对网站。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描述性评价。结果参加ANA、抗ds 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217家、219家和223家。ANA、抗ds DNA抗体检测定性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9%和89.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7.2%和98.8%。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是检测ANA的主要方法,核型回报正确率高于89.5%,滴度回报结果在可接收范围内的正确率高于81.8%。抗ds DNA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阴性符合率高于96%,但阳性符合率仅为76%,明显低于IIF法95.4%及ELISA法97.9%。抗ENA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高于94%。结论 2013年全国参与ANAs质评实验室的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比对品的定性结果符合率理想,核型符合率较为理想,滴度和定量结果符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3(TLR3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 ,检测55例PBC患者(活动期33例、缓解期22例)、20例肝癌患者(疾病对照组)和24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PBMCs中TLR3 mRNA的表达水平.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 PBC患者活动期TLR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疾病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高于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TLR3 mRN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人和肝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TLR3 mRN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9.
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与痰湿壅盛证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纳入59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痰湿壅盛组(39例)和非痰湿壅盛组(20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质,Ciphergen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检测仪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Software5.0识别痰湿壅盛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痰湿壅盛)与对照组之间共检测出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峰102个(P〈0.05)。以质荷比(mass to charge ratio,m/z)为9334.958(表达增高)、9280.191(表达降低)、8030.794(表达增高)和2941.551(表达增高)4个蛋白峰组成的诊断模型能很好地将痰湿壅盛区分出来。该诊断模型的敏感性为93.103%(27/29),特异性为92%(23/25),假阳性率为8%(2/25),假阴性率为6.897%(2/29),Youden指数为85.103%。盲法检验其敏感性为90%(9/10),特异性为88%(22/25),假阳性率为12%(3/25),假阴性率为10%(1/10),Youden指数为78%。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很可能是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物质基础,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是该证型患者血清蛋白标记物中区别于正常人和非此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的共性特异蛋白。以此建立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模型,为中医辨证提供了一种更加客观准确的辨证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 Ⅱ)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4=例LN患者(均为活动期患者)、21例其他非LN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PBMCs中TβRⅡ mRNA的表达水平,LN患者中未使用与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患者分别为16例和28例.结果 LN患者PBMC中T13R H mRNA水平1.7±1.0显著低于非LN组4.0±3.1及健康对照组4.1±2.5(P<0.01);LN患者中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T13R H mRNA的表达水平1.3±1.0低于用药组2.0+0.9(P<0.05);LN患者PBMCs中的T13RII mRNA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r-0.309,P<0.05)及抗双链DNA抗体(r-0.401,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补体C3呈显著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LN患者PBMCs中的TβRⅡmRNA表达水平降低,TβRⅡ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TTβRⅡ mRNA的表达,减轻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