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8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1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74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63篇 |
临床医学 | 445篇 |
内科学 | 205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90篇 |
特种医学 | 1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5篇 |
外科学 | 567篇 |
综合类 | 1014篇 |
预防医学 | 384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31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73篇 |
肿瘤学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股骨颈骨折采用经皮穿多根骨圆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有多项优点。但因常规进针时针穿过了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影响了膝关节活动,最终影响了整个下肢的活动,产生了许多术后并发症。通过对进针途径的改进,避免了膝关节活动受限,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2.
颈神经根嵌压伤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颈神经根在慢性嵌压性损伤中,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运动诱发电位(MEP)表现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建立猫颈神经根慢性嵌压伤的病理模型,用表面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损伤神经做动态观察,结合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有髓神经首先出现髓鞘的变性。此时的M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形离散。继而脱髓鞘的神经轴突发生变性、断裂及远侧的瓦勒变性。MEP则表现出在潜伏期延长的同时伴有波幅降低,且MEP在不同的神经病理损伤程度中具有相应的特征性表现形式。结论:磁刺激MEP的检查指标与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的程度具有相关性,其表现形式可作为判断神经病理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3.
髋关节结核临床治疗的观察(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58年~1996年我院治疗髋关节结核120例,随访74例,平均随访期146年,其优良率811%。从治疗结果看,为保持关节功能对髋关节结核以早期彻底清除病灶为主,对少数儿童、年老体弱及有手术禁忌症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对陈旧性结核经病灶清除而留有髋关节畸形者,可作关节成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虽不满意,但结核未复发 相似文献
64.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间歇低氧/复氧模型,观察间歇低氧/复氧暴露对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间歇低氧(IH)组和常氧对照(NC)组,每组10只放入间歇低氧模拟舱进行间歇低氧/复氧造模,8周后处死,测定骨代谢指标骨矿盐含量、血清B-ALP、各部位骨密度(BM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炎症反应指标IL-6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IH组B-ALP含量升高,全身BMD、股骨BMD和骨矿盐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可能诱导SD大鼠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反应,引起大鼠骨质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难忍的疼痛和瘙痒是瘢痕疙瘩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部分患者经正规激素治疗后痛痒仍无明显缓解,我们采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A)注射治疗27例此类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基金项日: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07JC14038)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扩髓与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共92侧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扩髓组54侧,非扩髓组38侧。伤口拆线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局部感染率分别是20.3%和5.3%(P〈0.05);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2.5周和19周(P〉0.05);延迟愈合分别为8例,3例。结论与扩髓组比较,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少,感染率低,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西安地区1478例受检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以及骨量丢失率及患病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安地区女性和男性骨密度峰值(PBM)分别出现在20~24岁和30~34岁年龄组, 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女性在30~34岁和50岁左右,其BMD值各形成一个波形向上小峰,男性BMD于40岁左右和60~64岁呈现相同波形.各部位BMD均下降,其中以沃氏三角降低幅度最大.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骨量丢失率增加,OP发生率升高.结论 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 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OP的发生几率增大,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合成和筛选nogc66-siRNA干扰片段,克隆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构建含nogu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方法 设计针对nogo66的siRNA,插入载体pGenesil-1.1,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筛选有效的干扰质粒;培养人MI-Apaca-2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得到人NGF-β基因,插入T-easy载体;将pGenesil-1.1与pAAV-MCS进行重组,得到含U6和CMV双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pAAV-U6/CMV-EGFP;将nogo66-siRNA和NGF-β分别插入pAAV-U6/CMV-EGFP中,构建含nogo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结果 干扰质粒pGenesil-nogo66-siRNA测序显示干扰序列正确;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各条带相对亮度有差异,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和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3%,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8%,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T-easy-NGF-β酶切可见3000 bp、736 bp条带,测序显示基因序列正确;酶切pAAV-U6/CMV-EGFP、pAAV-U6-nogo66-siRNA/CMV-EGFP可见4300 bp、800 bp条带,转染细胞后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酶切pAAV-U6/CMV-NGF-β、pAAV-U6-nogo66-siRNA/CMV-NGF-β可见4300 bp、736 bp条带;质粒pAAV-U6βnogo66-siRNA/CMV-NGF-β测序显示载体中的基因序列止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有nogo66-siRNA与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为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surgical correction sup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C) using sutureless technique to prevent post-repair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Methods Between December 2007 and December 2008, 25 children cases of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underwent primary surgical cor-rection. The anatomic types of TAPVC were supra cardiac in nine patients, inha cardiac in one, mixed in 3 and intra cardiac in 12. Five of nine supra cardiac TAPVC underwent correction using sutureless technique. There were 2 male and 3 female. Their age at surgeries ranged from 2 months to 13 years, and the body weight were from 4.5 kg to 2.1 kg with an average of (7.9±6.4) kg. After median sternotomy and opening the pericardium, the heart was arrested by delivering cold crystal ear-dioplegia. The heart was then positioned toward the patient' s right and under the right henri sternum. A generous incision across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trium and one on the common pulmonary vein was made. The latter was extended upwards to the midpoint of the vertical vein. The left atrium was subsequently connected to the pulmonary venous confluence by suturing the edge of the atrium 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al pericardium that surrounding the common pulmonary vein and the vertical vein with 7-0 PDS. The vertical vein was partially ligated after conclusion of CPB, leaving a diameter of 5mm shunt. Routine follow-up with echocardiogram were at diacharging,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Results All 5 cases survived uneventfully excopt 1 baby on ventilation over 7 days after surgery, who had bilateral lung consolid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Echocardiogram showed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maxium velocity acrossing the anastomosis of 0.65 -0.85 m/s. Conclusion Sutureleas technique can avoid trauma to the pulmonary venous endothelium and minimize the tension of anastomasi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revent post-repair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More patients with long-term follow-up are necessary to draw a definite conclusion of th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