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6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166篇
临床医学   1119篇
内科学   595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76篇
综合类   2445篇
预防医学   1129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896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24篇
肿瘤学   2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法) 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Nitrocefin纸片检测定β-内酰胺酶, 用WHONET5.6软件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 达46.7%, 其次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3.2%、13%.该菌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 (56.9%) 高于成人分离株 (42.1%) ;除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和氯霉素外, 儿童株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成人株高.产β-内酰胺酶株总检出率为52.8%, 其中儿童分离株产酶检出率为64.3%高于成人分离株产酶检出率47.6%.共检出氨苄西林耐药而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1株, 占0.5%.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虽然该菌对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但是产β内酰胺酶仍是流感嗜血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 表现为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 因此不建议作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过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以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为观察点,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丙二醛(malondj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可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及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兰考第一医院治疗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予以对照组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予以研究组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随访3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8%(3/31)]低于对照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5.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
前路减压Z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在脊柱外科比较常见,其治疗方法多,争论也多。当前对于椎管前方压迫较严重的病例多趋向于行前路脊髓神经减压和脊柱重建。我科自1998年5月~2000年12月,开展前路减压、自体肋骨或髂骨植入融合、Z形钛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共1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41.3岁。术前均行脊柱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确认为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且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的致压物为来源于硬膜囊前方的椎体碎骨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图1)。损伤节断:T111例,T12 8例,L16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胸外科手术病人90例,年龄38~76岁,身高154~181 cm,体重44~82 kg,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A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C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经T6,7行硬膜外阻滞,采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5ug/ml行PCEA,维持VAS评分≤3分.于术后4、12、24、48 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B组术后4 h时BCS舒适度评分升高,C组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减少胸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98.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0~2005年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4例,其中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20例,现就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胃镜及超声胃镜联合胸腹腔镜简捷微创切除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消化道直径〉2cm良性肿瘤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06月至2009年02月,消化内科与腔镜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多科联合行微创手术,33例巨大广基良性肿瘤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25例术中胃镜准确定位,超声胃镜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深度,腹腔镜、胸腔镜行局部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病例,由腹腔镜腔外保驾内镜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结果胃镜+胸腔镜行3例巨大固有肌层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胃镜+超声内镜行胃切除术23例,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联合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15~39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无中转开腹。术中内镜定位准确,术后病理证实均完整切除,切缘无残留,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或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6d,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食管、胃、十二指肠巨大广基良性病变,通过胃镜、腹腔镜、胸腔镜联合手术,优势互补,提高腔镜手术中病变定位的准确率及手术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开腹率,是一种简捷、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