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38例肾内型肾盂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了手术的途径,并阐述了在结石取出后,发生肾盂内渗血不止时,采用Foley’s管压迫止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今,支付宝或微信的移动支付方式在各个消费场所深受消费者欢迎。医院如何增加移动支付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院的收费效率。本文将结合医院的原有收费系统出发,分析探讨移动支付在医院收费系统的支付运行流程,对移动支付方式在医院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验证了移动支付对于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提高收费效率、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体验有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深入,利用计算机处理医疗信息和医院管理取得可喜的成绩,卫生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实用性卫生人才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实用性中级卫生人才是当今信息社会所必需做到的。现将本人的几点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采用以PBL教学法、病案教学法、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和综合考核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 每组20例。每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磁刺激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rTMS, 生物反馈组接受虚拟设备中的生物反馈训练, 联合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 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口腔期、咽期及误吸状况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治疗后, 4组患者FOIS、SSA评分及口腔期、咽期、误吸VF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OIS[(6.10±1.07)分]、SSA[(21.00±5.15)分]评分及口腔期VFSS[(2.70±0.73)分]、咽期VFSS[(2.85±0.49)分]、误吸VFSS[(3.55±0.51)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磁刺激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晚期原发性骨关节炎或者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膝关节假体置入患者体内,代替原本生理结构,从而达到消除疼痛、恢复力线以及改善功能的目的。 弹力绷带:一般由自然纤维编织而成,治疗柔软,通常用于外科包扎护理。因其具有弹性高、透气性好、不会限制和影响活动、不会妨碍血液循环等独特优势,非常适合应用于关节部位的加压包扎。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到底会不会使患者受益,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 目的:探讨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使用弹力绑带是否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随机选择一侧肢体使用普通外科敷料的同时使用从脚背到大腿中部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弹力绷带组),一侧肢体只使用普通外科敷料(对照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不参与患者管理的专业人员,在术后1,2,3和7 d分别测量患者双下肢(大腿、膝关节和小腿处)的周径、伸屈活动度以及静息、运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记录术后24 h引流管引流量以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第1,2,3,7天,弹力绷带组大腿、膝关节以及小腿周径均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②术后第1,2天,弹力绷带组静息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01),但是术后第7天低于对照组(P < 0.001),在术后第3天,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弹力绷带组运动目测类比评分在术后第1,2天要大于对照组(P < 0.001),但在术后第3,7天时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2组间在伤口愈合并发症方面没有差异,但样本量过小,无法用有意义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④2组间在术后24 h时引流管引流量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⑤随访30 d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静脉血栓以及再手术情况;⑥提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从脚背到大腿中部的弹力绷带能有效减轻术肢肿胀及术后失血量,增加术肢的屈伸活动,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ORCID: 0000-0001-6675-8904(张成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人工关节假体置入患者膝关节部位,以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达到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力线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膝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晚期累及膝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300例患者(337膝)的资料,其中男62例,女238例,平均(65.61±8.40)岁。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存疾病、术前检查、手术信息、住院其他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相关资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①共9例患者在术后30 d内出现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33%;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年龄、病程和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无并发症组(OR=1.023,95%CI:1.001-1.045,P=0.037),年龄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63,95%CI:1.025-1.319,P=0.019),病程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10,95%CI:1.031-1.195,P=0.006),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大于无并发症组(OR=31.736,95%CI:4.053-248.517,P=0.001);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年龄、病程及手术时间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865,0.685。 ORCID: 0000-0003-2279-2742(沈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刘英震  韦道天  王敬雪  胡川 《中国康复》2023,38(11):654-658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气动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及气动手同步治疗,2组均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手肿胀程度评估(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视觉模拟评估法(VAS)、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田敏手功能分级评分、MBI、VAS评分均明显提高,手肿胀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BI、手肿胀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像疗法及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同步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手功能,降低手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以期寻找鉴别诊断的方法. 方法 收集武警广东医院老年病科自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2例和同期本地区痴呆症状调查发现的42例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进行筛选,其中AD患者114例、VaD患者90例,分析并比较AD、VaD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症状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与VaD患者比较,AD患者女性较多,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病程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者注意和计算分项评分低于AD患者,AD患者短程记忆、语言复述和阅读理解分项评分低于Va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患者重复收敛行为的发生高于Va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海马萎缩的比例高于VaD患者,VaD患者脑区域发生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和Va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是由各自的病变本质、病变部位和病理机制所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