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7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动态Gadolinium(Gd)增强和常规Gd增强MR技术在早期缺血的股骨头骨骺中的灌注差异,并观察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供.方法 28只2周龄乳猪,共56个髋关节,雄性12只,雌性16只;体重5~7 kg,平均6 kg;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7只.将A、B组乳猪的双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30 min后,对A组行动态Gd增强FSPGR序列扫描,对B组行常规Gd增强SE T1WI序列扫描;行双髋关节外展体位的血管造影.之后让乳猪自由活动1 d,再采用双髋关节自然平放体位重复MR扫描.C、D组分别是A、B组的对照,即MR扫描前及扫描中双髋关节保持自然平放,C组行动态Gd增强扫描,D组行常规Gd增强扫描.最后将乳猪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动态Gd增强MRI示:A组股骨头不同组织(除干骺端外)的强化率(ER)和强化速度(ES)均明显小于C组;A组生长板的ER和ES均小于干骺端,而C组生长板与干骺端的ER和ES值均无明显差异.常规Gd增强MRI示:B组股骨头各部分的ER与D组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 对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的检测,动态Gd增强MRI技术比常规Gd增强SE T1WI技术更敏感.当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液灌注可能来自于干骺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并验证并行采集技术与相控阵线圈品质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以标准水模(2%的硫酸铜溶液)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通道正常和通道部分损坏的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对比扫描.先采用Axial FSET1 WI序列扫描,将所得图像用GE的NEMA软件计算各个通道信噪比,并记录结果以评定不同通道与信噪比的关系;然后用ASSET序列采集Sagittal FSE T1 WI,依次取加速因子为1、1.25、1.5、1.75和2,所得数据同样使用NEMA软件计算图像信噪比,并与前部分数据结合,描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以检测加速因子与信噪比的关系.结果:在常规FSE序列中,相控阵线圈能够很好的消除单个接收通道性能下降所造成的影响;在并行采集中,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大,接收通道的损坏会造成重建图像质量的显著性下降.结论:并行采集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成像速度,最大程度的发挥多通道相控阵线圈的能力,但当线圈通道部分损坏时,将直接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3.
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探讨MRI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脂饮食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于不同时期(9、18周)对实验兔进行以右肾动脉水平为中心的腹主动脉段MR扫描,数字法随机将所有实验兔编号,按单数、双数将实验兔分为2组,每组10只,在不同时期扫描结束后处死1组实验兔取其相应段血管进行HE染色,与MR图像进行组织病理学对照。扫描序列为常规的SE 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加权成像(FSE—PDWI)脂肪抑制序列,并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观察不同序列上的早期斑块在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评价MRI在早期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斑块的组织学成分及生理病理学的动态发展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兔在高脂饮食后9周,血管内膜即可见明显的局部斑块形成,且具有弱强化性质,SE T1WI序列显示早期病变最佳,18周斑块厚度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斑块及血管壁均可强化,组织病理学显示早期病变主要发生于血管内膜,9周主要以泡沫细胞为主,18周在泡沫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基质纤维成分及小的毛细血管存在。结论常规的MR扫描技术能对早期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观察,并能从组织学水平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快速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US)对照。方法 对48例孕妇产前行US和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检查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2例,共26处。于US检查后3d内行胎儿颅脑脊柱及胸腹部MR扫描,并与US诊断结果和尸检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引产后尸检发现17处畸形,出生后随访检查证实9处畸形,共26处(无脑畸形6处、脊柱裂2处、脑膜脑膨出3处、先天性脑积水7处、前脑无裂畸形1处、脑穿通畸形3处、蛛网膜囊肿2处、脉络丛囊肿2处),US诊断24处,准确率92.3%(24/26),误、漏诊各1处,假阳性率3.8%(1/26),漏诊率为3.8%(1/26),MRI诊断23处,准确率88.5%,误诊1处,假阳性率3.8%(1/26),漏诊2处,漏诊率为7.7%(2/26)。比较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但快速MRI视野大,运动伪影少,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脑灰白质、脑室系统、脑沟裂、蛛网膜下腔、脊柱等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结论 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及其来源种类、辐射强度分级标准与个人剂量限值;通过分析电磁辐射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和机理,表明电磁辐射对人体生理系统的严重影响及危害;最后说明了电磁防护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常见措施,使人们认识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提高电磁防护意识,并学会如何防护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多定量序列与临床疼痛及功能障碍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腰椎MRI的腰痛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18~42(32.18±3.24)岁。根据疼痛时长分为急性下腰痛组45例(疼痛时长≤12周)和慢性下腰痛组75例(疼痛时长>12周)。获取L1/2~L5/S1范围内椎间盘前纤维环、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的T1、T2及PD定量值。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VAS评分、ODI评分的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VAS评分、ODI评分与临床资料、前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T1、T2及PD定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髓核处T1、T2值,前纤维环T1值及腰大肌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下腰痛组VAS评分、ODI评分与Pfirrman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VAS评分与多裂肌处T2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体质量指数、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与髓核的PD、T2、T1值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慢性下腰痛组中,VAS评分与后纤维环的PD、T1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r=0.414、0.219、0.196,均P<0.05)。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旁肌肉的PD、T2、T1值与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相关。PD、T2、T1值对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4~6月100例使用KodakCR800行静脉 肾盂造影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共48例原始图像显示欠佳。其中45例因曝光条件 不恰当引起图像显示不理想,经CR处理后图像得到了相应改善,改善率为93.7%。另3例由病理改变所致,经CR后处 理后图像无明显改善。结论:CR能较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对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9.
帕金森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及其与PD的关系.方法 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20例双侧症状患者作为中晚期PD组,10例单侧症状PD患者作为早期PD组.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在FA图和ADC图上测量各兴趣区(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叶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和早期PD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扣带回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与对照组其余兴趣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黑质FA值呈负相关(r=0.039,P=0.025).3组之间各兴趣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 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在体研究提供更多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关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60.
磁敏感性伪影的产生及抑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正确认识MRI中的磁敏感性伪影,寻求减小或清除MSA的有效措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有MSA且行各种解决措施的病人。结果:MSA可分为金属附属物伪影(40例)和自身磁敏感性差异伪影(46例)两类。可去掉的金属附属物伪影可消除,不能去掉的金属附属物(以检查安全可行为前提)和自身磁敏感差异伪影可尽量减少。结论:MRI中MSA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