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大坪医院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心脏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早期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门诊随访80例,失访3例。无残余漏、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应强调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充分的术野显露、可靠的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准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寻STAT3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NSC-74859(STAT3抑制剂)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工作模型,观察心脏在各组条件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冠脉流量的变化及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复灌期心率,冠脉流出液中CK及LDH的含量明显降低,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冠状动脉流出量明显升高。而抑制STAT3表达后,此保护效应明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这一作用由STAT3转录因子介导。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对其成熟状态及其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用Adeasy系统构建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通过增强离心法将其转染至人脐血来源DC;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DC的成熟状态以及DC的凋亡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高效转染DC;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提高了DCCD83,HLA—DR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其凋亡水平.结论: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DC,促进DC的成熟并抑制其凋亡,将有效地提高DC疫苗的抗原呈递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CC)建立与管理。方法全胸腔镜ECC下完成心脏手术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心房血栓1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均采用经股动脉、股静脉(Carpentier双腔股静脉)插管建立ECC,ECC采用中度低温、中流量灌注,手术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9例患者ECC时间78~55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9~192min,术后无并发症,全组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无论是医师、灌注师均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病例选择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合理地选择股动/静脉插管型号、术中连续泵压、血气分析监测和加强ECC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实施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1例(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60例(同期行右室流出道疏通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右室双出口1例。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中主动脉插管选择、灌注方法、灌注压力、转流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主动脉弯头插管69例,直头插管14例;其中弯头插管出现高阻力泵压5例,1例更换为直头插管,其余4例调整插管位置后泵压恢复正常;直头插管中无高阻力泵压出现。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80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6.4%。3例经电击除颤1次后心脏复跳。全部病例都顺利脱机。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正确的管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配合处置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6.
<正>近年来,以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复杂二次开胸手术、心肺辅助操作和困难气道麻醉管理等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该问题综述如下。逆行主动脉夹层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小儿体外循环(ECC)管理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7月27例心脏病患儿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的 ECC 管理策略,探讨其 ECC 管理经验。结果27例患儿 ECC 时间平均为(88.70±48.9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58.10±34.50),ECC 术中超滤量平均为(243.70±115.80)mL,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20.60±17.70)h,输血量平均为(1.34±0.62)U。2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小儿 ECC 中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 ECC 管理策略,是对传统观念的补充,但尚需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该院在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共53例,平均年龄(7.9±7.4)岁;平均体质量(22.6±14.8)kg。术前利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缺损大小、类型、形态,确定封堵器型号;术中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三尖瓣、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行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封堵成功患者定期随访。结果5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51例成功封堵(96.2%),2例转行体外循环手术(3.8%)。封堵器平均型号(7.7±2.0)mm。封堵成功的患者中有48例获得随访(94.1%),随访时间6~36个月,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主动脉瓣严重反流、三尖瓣严重反流或二尖瓣严重反流。结论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安全可靠;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封堵过程的监测、引导及评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BMI对机器人心脏外科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并探讨术后肥胖悖论。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间146例机器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2.9±13.0)岁,男性55例(37.7%)、女性91例(62.3%)。按患者术前BMI水平分三组:偏瘦组(BMI <18.5kg/m2,n=17,11.6%)、正常组(18.5≤BMI <23.9kg/m2,n=81,55.5%)、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n=48,32.9%)。多变量分析比较不同BMI组的临床结局。结果:不同BMI组术前资料显示: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糖尿病、LAD、TG、HDL、淋巴细胞数(lymphocyte count,LY)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临床结局显示超重及肥胖组术后发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DeltaNp73α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抗瘤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血经梯度离心及IL-4、GM-CSF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ltaNp73α重组腺病毒增强离心法转染树突状细胞,观察DeltaNp73α对树突状细胞活化、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其所诱导的DeltaNp73α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不同DeltaNp73α表达水平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后DeltaNp73α的有效表达;DeltaNp73α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DeltaNp73α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有效的杀伤DeltaNp73α高表达的A549/DeltaNp73α细胞、K-562细胞;且这种免疫抗瘤作用可能与靶肿瘤细胞DeltaNp73α水平相关.结论 DeltaNp73α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其凋亡率降低;并可以有效诱导针对DeltaNp73α高表达肿瘤细胞的特异免疫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