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HGF诱导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单纯HGF诱导组相比,转染后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 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可以有效阻断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2.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转位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例20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转位术,于术前1d;术后1,2,4,6wk分别进行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结果:翼状胬肉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I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wkBUT值较术前延长(P<0.05)。结论:翼状胬肉转位术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术后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的非手术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的48例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RD将患者分为发生组16例(研究组)和未发生组32例(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近功能。方法对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47例(73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近视力(UCNVA、BCNVA、DCNVA),近立体视锐度、阅读速度、偏心值与倾斜度及满意度。结果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Restor后UCNVA、BCNVA、DCNVA分别为(0.12±0.04)D,(0.10±0.03)D,(0.10±0.03)D(标准近视力表100%对比度下)。最适阅读距离下的近视力及阅读速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近立体视锐度为(70±1.45)″。脱镜率为87%。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能为高度近视伴老视的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  相似文献   
36.
车成业  赵桂秋  王青  胡丽婷  姜楠 《重庆医学》2013,42(2):233-234,240
数字化医院与传统医院的不同点是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及时、准确、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实现医院各项业务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此提升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7.
眼科显微手术具有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等特点。在研究生时期对眼科年轻医师进行规范化、系统性手术基本技能培训可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结合理论教学、动物操作及模拟眼科手术训练,能使研究生更快掌握正确的显微手术基本方法和常用技巧,为眼科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文中通过对相关课程设计与实践进行介绍,并参考考核成绩对模式的建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8.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中医药疗法减轻组织水肿疗效独特,但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口服活血化淤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150例180眼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药物组。单纯手术组86例100眼仅行手术治疗,手术+药物组64例80眼手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12I服14d。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6、8和12周对比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反应及前房反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周手术+药物组视力≥1.0的跟数分布基本与单纯手术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术后1周手术+药物组房水闪辉的眼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1,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药物组术后2~8周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手术+药物组中心凹厚度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2.323、3.104、2.470,P〈0.05)。单纯手术组13眼(13/100,占1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周,包括中心凹增厚11眼,黄斑囊样水肿2眼,其中10眼术后12周内水肿消失。手术+药物组3眼(3/80,占3.75%)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黄斑中心凹增厚2眼及黄斑囊样水肿1眼,发生于术后4—6周,术后12周水肿消失。结论活血化淤汤能够促进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炎症的恢复,改善术后黄斑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of ocular adnexal,MALT lymphoma of ocular adnexal)中Skp2和p27的表达及联系。

方法:收集1995~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切除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及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Skp2和p27的表达。

结果:眼附属器 MALT淋巴瘤中Skp2 表达率与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增高(P<0.05)。p27表达率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降低(P<0.05)。Skp2和p27的表达与患者Ann Arbor病理分级无关。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Skp2与p27成负相关(r=-0.129,χ2=15.39,P<0.05)。

结论:综合分析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P27及SKP2的表达对本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两者的表达彼此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我国正常人群视网膜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探讨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形态特点。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名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20~30岁(含)、30~40岁(含)、40~50岁(含)、50~60岁(含)、60岁以上各40人,各年龄段男女比例均为1∶1。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中心(即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三个部位下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正常人群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测量部位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95.83±32.01)μm、(292.92±33.88)μ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53)。各年龄阶段人群(从低龄到高龄)的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19.95±33.67)μm、(306.52±30.38)μm、(293.11±32.45)μm、(279.23±27.09)μm、(261.86±24.62)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20,P<0.01)。黄斑中心小凹下、黄斑中心凹边缘下和旁中心凹区边缘下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5.71±29.33)μm、(293.26±26.58)μm、(274.97±27.33)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00,P<0.01)。旁中心凹区边缘下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四个方位平均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0,P<0.01),其中鼻侧旁中心凹区边缘的脉络膜厚度小于其他三个方位(q颞上=2.13,P>0.05;q颞鼻=10.71,P<0.01;q颞下=3.26,P>0.05;q上鼻=8.58,P<0.01;q上下=1.13,P>0.05;q鼻下=7.45,P<0.01)。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黄斑鼻侧脉络膜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