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URF1基因突变导致Leigh综合征家系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eigh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所导致的严重退行性脑病。常染色体SURF1基因突变所致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是导致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国外已报道多种突变类型。该研究回顾了1例SURF1基因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所致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患者,女, 9个月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营养不良,进行性运动倒退,肌张力低下,眼震。17个月时来院就诊, 23个月时死于呼吸衰竭。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脑干、小脑萎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URF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均显示患者及其母亲、舅舅的SURF1基因的外显子7存在一个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其父亲及正常对照的相关外显子序列未发现异常。该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群中由于SURF1基因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导致的Leigh综合征及其家系,不仅明确了病因,亦将有助于今后对患者家系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62.
大剂量MR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磁共振造影剂Gd络合物最早应用于临床是在 80年代初。Gd DTPA的常规应用剂量是 0 1mmol/kg。 1987年 ,开始有报道大剂量 (0 3mmol/kg)Gd DT PA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1] ,认为大剂量Gd DTPA的增强程度更明显 ,对脑转移瘤等病变的显示效果更好。随着各种新型离子型Gd络合物MR造影剂的出现 ,剂量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了。Gd造影剂的大剂量应用已经开始成为国外造影剂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见诸报道[2 ,3 ] 。1 造影剂的类型和使用剂量目前主要有四种Gd络合物…  相似文献   
63.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多系统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甲基丙二酸尿症中的特殊类型,对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本症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尿有机酸分析,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确诊后给予钴胺素、左旋肉碱、甜菜碱等药物治疗,予以长期随访。结果 5例患儿(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3个月~13岁。4例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运动障碍伴蛋白尿、血尿,1例因肌肉酸痛就诊,伴抽搐2例,伴周围神经损害2例,肝功异常2例。5例患儿尿甲基丙二酸为29.4~805.9mg/g肌酐(正常对照为0.2~3.6mg/g肌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42.5~215.22μmol/L(正常对照5~15μmol/L),均明显增高,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下降。经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后,患儿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下降,经甜菜碱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逐渐降低。结论 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脑病、周围神经病、肾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患者,应尽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等特殊检查,对于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应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相似文献   
64.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块19例。将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计算其0.5min斜率值。结果 3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3型,12例表现为I型曲线,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其中11例为良性肿块,1例为恶性肿瘤;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均为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瘤中,10例病变的0.5min斜率值大于0.0057;19例良性肿块中,17例0.5min斜率小于0.005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0.5min斜率值0.005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5.
国产Gd-DTPA大剂量(0.3mmol/kg)静脉注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GdDTPA大剂量(03mmol/kg)静脉注射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效果。方法共研究了41例患者。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01mmol/kg,30分钟后再注射02mmol/kg,从而达到累积03mmol/kg。每次注射后即刻和延时20分钟时分别行T1WI扫描。观察患者检查前后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24小时后随访。对于31例颅内病变患者的67个病灶还进行了增强效果的分析,计算病灶的相对信噪比:C/N=(病灶信号强度-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结果检查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差异。4例患者报告有副作用,均未经治疗而自行缓解。副作用发生的概率是976%。三倍量国产GdDTPA的使用可以普遍地提高颅内病灶的相对信噪比。结论使用大剂量(03mmol/kg)国产GdDTPA可认为是安全的。对于颅内病变,三倍量增强MR可提高相对信噪比和病灶的检出率,对于颅内小病变和脑转移瘤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66.
儿童基底神经节病变的病因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节主要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共同构成锥体外系的核心,接受来自几乎所有大脑皮层区的投射信息,并进行整合。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和MRI能够准确地诊断深部灰质核团的病变,特别是基底节区域损害。任何脑内代谢异常过程都可能导致基底节生化和结构异常。急性致病因素如:缺氧、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渗透性髓鞘溶解和脑炎;慢性因素更为复杂如:遗传性疾病中的遗传代谢病、Huntington病,获得性疾病中如炎症、急性损伤后遗症等(见表1)。以往认为运动障碍多因基底节病变所致,然而并不是所有基底节病变都会引…  相似文献   
67.
轻度Alzheimer病人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Alzheimer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的异常,并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方法对16例正常志愿者和14例轻度Alzheimer患者进行了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双侧杏仁核、海马头和丘脑的ADC和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海马头部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FA值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AD组的双侧杏仁核的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右侧杏仁核的FA值在对照组和A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双侧丘脑的ADC和FA值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张量成像能发现轻度Alzheimer患者双侧海马头部的扩散系数的异常,从而探测到组织结构间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因常染色体SURF1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39例Leigh综合征患儿及其家属的外周血白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URF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序列,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检测突变,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验证测序结果,并与100名健康成人对照。结果39例Leigh综合征患儿中有5例(12.8%)SURF1基因外显子7存在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5例患儿(男3例,女2例)均因智力或运动障碍于出生后8个月至9.8年来院就诊。其中3例患儿的父母接受了SURF1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双亲中一方SURF1基因存在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而另一方及健康对照的相关外显子序列未发现异常。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5例SURF1基因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导致Leigh综合征的患儿及其家系,频度高达12.8%,提示该突变可能是中国人的热点突变。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今后Leigh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69.
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其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脊椎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201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按良恶性病因分类.结果87%(71/82)恶性骨折无骨髓信号;83%(43/52)骨质疏松骨折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倒楔形”及"扁形”盘状压缩是恶性肿瘤压缩较典型表现."扁形”凹状压缩、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WI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是椎体骨质疏松压缩的较典型表现.结合外伤史、发现骨折线、多伴骨髓信号改变为外伤骨折的诊断要点.结论MRI对良恶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0.
SURF1基因两个新突变致Leigh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例因常染色体Surfeit 1(SURF1)基因2个新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女童的临床及其突变特点.方法患儿为第一胎,生后运动发育落后,4岁时出现肢体震颤,进行性加重,伴运动倒退.4岁6个月来院时不能独站,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血乳酸、丙酮酸增高,腓肠肌活检未见异常.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小脑脚上交叉多发性软化灶,符合Leigh综合征诊断.患者曾口服安坦、维生素B1等药物无效,12岁死于肺炎、呼吸衰竭.本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URF1基因的9个外显子序列,对患儿及103名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检测突变.结果患者线粒体基因筛查未见异常,SURF1基因测序发现了分别位于内含子3的240+1G>C剪切位点突变和外显子6的574C>G错义突变两个杂合性新突变.结论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陷是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1例中国Leigh综合征患者的SURF1基因分析,首次发现了240+1G>C和574C>G两个新突变,不仅明确了患者病因,并将进一步充实人类Leigh综合征致病基因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